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風格是自然形成的──讀費茲傑羅《冬之夢》


◎伊格言(小說家)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這樣的:藝術,或說文學作品,最重要者在於「風格」。但何謂「風格」?作者個人獨特之印記是也。若無此獨特印記,則作品必然非屬一流,因為它要不就是某些前輩大家次一等的贗品,要不就是易於被他人所複製仿襲。也正因此種概念之廣為接受,於眾作者而言,「影響的焦慮」就來了。我是否夠獨特?我的作品中是否有「他人的影子」?如果有,那麼我該如何精進努力,以求「走出自己的路」?

讓我們暫且離開關於此種概念的纏繞,回到《冬之夢》。有趣的是,以表面觀之,《冬之夢》裡所收錄的五則短篇可說是差異甚大;然而細究之後,卻又依舊不約而同明顯銘刻著作者的「特有印記」──費茲傑羅顯然是「人如其文」的那種人,不論寫什麼都像是在寫自己(對,另一個著名的定律是:同一位作者一生總在寫同一本書)。第一篇〈冬之夢〉直接就像是《大亨小傳》的短篇精簡版,說白了點,反正又是費茲傑羅的妻子賽爾妲(Zelda),纖細敏感又才高八斗的大美人,不但家世顯赫而且還從娘胎裡就遺傳了公主病。但你還能怎麼辦?誰叫她那麼迷人?反正你就是還能再錯一次,錯到你酒醒之後又再暈船一次。沒有比這樣的美人更適合述說人生的浮華幻象了。我想起林宥嘉唱的〈想自由〉,獨獨喜歡其中的一句歌詞(姚若龍的手筆):城市的幻影有千百種。是啊生命的幻影也有千百種,你認清了再看它們一眼就會化為鹽柱,於是別過頭去;沒關係,它還可以再換一種面貌騙你再看一次。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午夜巴黎計畫:小海小費遊淡水


和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一起小旅行!
捷運起始,夕陽作收,海明威、費茲傑羅的淡水一日行,開始了!

導演/攝影/剪接:陳虹君(譯有《出事 情》,一人出版)
演出:史考特‧費茲傑羅(一人飾)、厄尼斯特‧海明威(逗點人飾)
配樂:Cole Poter的Anything goes

賣火柴的小女孩


2012.10.12《破報》書評 
文/蘇盈如


費茲傑羅這次終於擺脫爵士與村上春樹,雖仍免不了被視為「經典」,至少就某個版本來說,還原了本來故事。部分短篇曾在台灣被集結發行,而這次稠密的一人出版流程,透過翻譯敘事,完整掌控文選節奏。好幾篇分不清是作者還是做書編輯的緩流絮語,也分不清究竟是故事主角還是費茲傑羅,所藏在記憶裡大時代的時空錯置,及他們終歸泯滅的情感自制。讀者在書的盡頭終於看清,黑暗裡女孩劃出來的善意火苗,是費茲傑羅的創作源頭。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書市觀察/最親愛的祕密小遊戲


原文載於2012.09.29《聯合報副刊》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396143.shtml


作家鬧雙包對打,作家與另外一個作家PK,一連串的活動辦得風風火火,臉書上逗得讀者花枝亂讚,看似黃金年代文藝復興,然而關掉電腦什麼都不是了……

「午夜巴黎」計畫跨社聯合行銷

一人出版與逗點文創月初各自推出費茲傑羅和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冬之夢》和《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兩家出版社在低迷市道下,跨社聯合行銷,名曰「午夜巴黎」計畫。不知為何,此舉總讓我想起海明威要費茲傑羅到公廁掏出小雞雞給他看的八卦。

愛讀書 《冬之夢》



2012.09.25《自由時報》愛讀書
文/荷碧焊烤稞


華麗、耽溺、頹靡、憂鬱幾乎是廿世紀美國文壇大家史考特.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後期書寫的主要氣味,其擅用文字築起五光十色的海市蜃樓,道盡虛榮生活中的美麗與哀愁。由一人出版社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展開的「午夜巴黎計畫」,前者以《冬之夢》收錄費茲傑羅四篇極具盛極而衰、徒留悵惘之感的短篇小說,又於最末附加一篇晚年自剖心路的〈崩潰〉散文,更突顯一切令人豔羨的浮華生活,皆是自幻象而起的泡影,儘管萬般留戀,仍舊抓不牢摸不透守不住,僅能無奈地看著所有故事走向無可避免的毀滅結局,落得一片白茫。其文字之所以迷人,正在此虛榮與幻滅構築出的矛盾迷障中──懂得繁華的虛妄,卻離不開華麗聲色,將浪漫卻又墮落的生命寫照做為小說基底,每每翻讀,便是一次醒悟的機會。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午夜巴黎沙龍



亦敵亦友的海明威與費茲傑羅於新世紀再一次針鋒相對,然而入夜之後戰事緩歇,兩大巨人等待你訴說他們的故事於你的影響,一個句子配一口紅酒,沒有制式演說,只有歡愉的聚會。請隨意拉一張椅子,自由閱讀他們的字也可以自在與旁人攀談,分享兩大文學巨人如彗星般撞擊出文學中所有關於愛情、酒精、戰爭、簡潔、華麗、幻滅、死亡等醉人的魔力。如果你願意穿著1920年代的服飾風格前來,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這原是一個充滿優雅與文藝氣息,心心相惜,揖讓而升的活動
但正如費茲傑羅所說:一切都是邁向崩潰的過程。
於是這想必也不例外。


午夜巴黎,海明威跟費茲傑羅跨越時空大戰三回合
真的可以撐到安可場嗎?

永樂座暖身日場,簡單座談會,談文論藝道是非

越夜越醉人,最酒酣耳熱,殺聲震天的沙龍來了
南海藝廊二樓的私密空間,有樂有酒,有1920年代的婆娑起舞

沙龍最終回,開拔到台南草祭天台
星月相伴,期待天明,如果還有明天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譯後記:讓我們朝黑暗走去 ◎劉霽




 伍迪艾倫在《午夜巴黎》一片中藉著一輛通往過去的車,帶領觀眾重回上世紀二零年代人文薈萃的巴黎,畢卡索、達利、布紐爾輪番登場,當然還有海明威及費茲傑羅。一人出版和逗點文創的兩位出版人都看了這部電影,也深深著迷於那燦爛繽紛的黃金年代,於是兩人決定從文學出發,共同推出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選集,期望讓更多人一同坐上神奇的時光車。逗點選擇了陽剛的海明威,我則選擇了屬於夜晚的費茲傑羅。

 電影中時光車只在午夜開出,而風華絕代的巴黎也只以夜晚的面貌出現,為什麼呢?因為夢境只屬於夜晚?還是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都對黑暗的夜有種無可自拔的陷溺?能寫下「在靈魂真正黝暗的深夜,時時刻刻都是凌晨三點,日復一日。」,費茲傑羅肯定是黑夜的俘虜,那黑甚至深入了他的靈魂。黑暗中的飛蛾撲火幾乎就是費茲傑羅一生的寫照,也是他小說中一再演練的主旋律。對金錢、對名聲、對愛情、對文學他都有太多難以滿足的崇高理想與渴求,但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這些渴求的背後,除了幻滅,別無其他。正如《大亨小傳》結尾的意象:人只能像扁舟在黑暗中浮沉掙扎,而綠光永遠可見不可及。多數人都是如此沉浮於世,有些對這種掙扎毫無所覺,有些有所感卻只能默默承受。費茲傑羅的才華就在於,他不僅意識到,而且有能力用優美而準確的文字將這種掙扎化為篇章。但為了訴諸文字,他就必須比一般人更深入、更全神貫注地面對這些黑暗之處,而這同時也一點一滴摧毀了他。

 於是在他為數甚多的短篇小說中,我選出了四篇最能顯現這種眼見正走向某種毀滅,卻又莫可奈何、無能為力,徒留悵然的故事。並大致依故事的時間跨度與背景涵蓋範圍,由大而小排列,希望讀者一路讀下來能有漸漸深入某種幽暗核心的感覺。最後再加上費茲傑羅晚年真誠自剖精神狀態的散文〈崩潰〉,讓讀者能更清楚地感受他是在多麼深的黑暗之中,苦苦掙扎。

 而為什麼人要這樣走入黑暗,乾淨明亮、開開心心地生活不好嗎?對費茲傑羅以及許多人來說,這或許是別無選擇的,也或許他們在黑暗中看見了夢,看見了其他人看不見的光,那光璀璨華美遠超過任何事物,於是他們毅然決然撲了上去。

 正是相同的情懷讓我們都欣然踏上了午夜的馬車,駛向未知。在據說出版業將邁入黑暗的黃昏之時依然投身其中,因為我們相信那其中有光,費茲傑羅曾用生命帶著我們見過。



光明/黑暗,你選哪一邊?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譯後記:讓我們向著光走 ◎陳夏民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2012/9/1全面上市


 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費茲傑羅、海明威,跨越時空再度交鋒!
《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VS《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破天荒跨出版社合作,一人出版與逗點文創攜手
     帶您重回《午夜巴黎》中繽紛絢爛的黃金年代。

亦敵亦友的海明威與費茲傑羅於新世紀再一次針鋒相對。費茲傑羅華麗而耽溺,一輩子沉迷於酒精與虛浮的夢;海明威陽剛而簡練,一輩子追求冒險與真實的痛。兩大巨人如彗星般撞擊出文學中所有關於愛情、酒精、戰爭、簡潔、華麗、幻滅、死亡等醉人的魔力。

他的才氣有如蝶粉在蝶翼上畫出的斑紋,渾然天成曾經,他就如同蝴蝶般對此渾然不覺,也不知那何時被玷汙或拂去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受傷的羽翼,意識到其構造,學會思考,卻無法再飛舞,因為他對飛舞的愛已然消逝,只記得那曾一度是如此輕鬆寫意。」
──海明威論費茲傑羅《流動的饗宴》

「費茲傑羅讓美國小說繼亨利‧詹姆斯之後,再度向前邁出了一步。」
——T. S. 艾略特


內容簡介
「所有生命都是邁向崩潰的過程。」
「在靈魂真正黝暗的深夜,時時刻刻都是凌晨三點,日復一日。」
本書收錄五篇費茲傑羅的經典傑作,包含四篇小說及一篇三段式散文。
〈冬之夢〉
翩然降臨的美女成了少年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那夢時遠時近,卻終將如雪水般消逝。其中可見代表作《大亨小傳》的原型,道盡所有關於愛的執迷與虛幻。
〈班傑明‧巴頓奇妙的一生〉
如果人的一生是從老到幼逆向而行,會是甚麼樣子?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從八十歲出生,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費茲傑羅以此發想寫就,卻發現在時間無情的洪流之下,逆向而行的孤寂無奈。比電影更殘酷揪心的原作。
〈殘火〉
金童玉女般的作家與女演員結婚,幸福美滿的生活羨煞所有人,但無情的命運就在轉角處,等著改寫所有幸福的定義。費茲傑羅將自己對幸福的想像與對現實的無奈都投射其中,造就這篇既甜美又傷神的小說,也具體呈現費茲傑羅內在分合對立的矛盾性格。
〈最後的吻〉
剛嶄露頭角的製片人結識帶著明星夢跨洋而來的英國女孩,為她帶著悲劇氣息的美所吸引,卻只能見著她在殘酷的好萊塢中逐漸沉淪,隨著無數青春一同葬送於無形。
〈崩潰〉
費茲傑羅晚年面對憂鬱摧殘,最深刻的自剖。分三個月在Esquire雜誌刊出,隨即引來藝文圈眾多撻伐,懦夫、曝露狂、道德敗壞等批評如潮而至。文章刊出後四年費茲傑羅猝逝,如今卻因真誠展現了偉大文學心靈的幽暗掙扎,顯得深刻動人。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茲傑羅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1940) 

「要評判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心智中能否同時秉持兩種互相衝突的概念,而仍然能夠正常運作。」
費茲傑羅無疑正是如此矛盾的人,一輩子在虛榮與幻滅之間掙扎。他愛慕五光十色的生活,渴望名聲與金錢,卻又透徹地看穿其虛浮短暫;他賣文借貸支撐浮華生活,同時又念念不忘崇高的文學志業。他對愛情的理想既純潔又堅貞,卻娶到同樣有才華,同樣愛慕虛榮,同樣精神脆弱的妻子;深知兩人在一起終將互相毀滅。他清楚酒是穿腸毒藥,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終至毀了自己的才華與生命。一生寫了上百篇短篇小說,投注全部心血的長篇小說卻只寫出四本,及一本未完成作品,除了處女作《塵世樂園》大賣讓他聲名鶴起,其餘皆未如預期。雖然飽受精神與現實的折磨,但他終其一生都未失去浪漫與純真的特質,死前仍在為心目中最偉大的小說奮鬥。其作品幾乎都在探討對某種浮華理想的渴望,以及其不可避免的幻滅,這種矛盾對立也形成他作品最迷人的特質,進而於日後成為整體美國夢的象徵,從個人飛蛾撲火般的自毀擴大為整個時代群體的掙扎,奠定其美國近代偉大小說家的地位。

譯者簡介 
劉霽
  大學念中文系,研究所赴英研讀文學與電影,以讀小說看電影為本分。創立一人出版社,總是把創作、翻譯與出版混為一談。譯有《影迷》、《再見,柏林》。



最好的朋友X最強的對手
頂尖對決,同步上市

l   關於午夜巴黎計畫

2011年,一人出版社的劉霽與逗點文創的陳夏民,受了《午夜巴黎》這部電影的影響,重新認識了費茲傑羅與海明威之間的情誼與競爭關係,決定要執行「午夜巴黎計畫」:逗點和一人各自出版海明威、費茲傑羅的作品,然後把書籍包裝得像是同一家出版社的作品,互相拉抬曝光,卻也互相競爭銷量。克服了許多難題,終於在20129月完成了「午夜巴黎計畫」,以海明威、費茲傑羅出發,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強的競爭對手,定能擦出許多火花,而這個出版計畫亦完全反應逗點與一人的關係:兩個出版界的好兄弟,總是互享資源,卻也免不了同臺競爭,看誰的書賣得比較好。但更多時候,只能肩並肩面對成山成海的退貨書籍,一邊嘆氣,一邊罵人,一邊討論新的出版計畫。

究竟費茲傑羅與一人出版、海明威與逗點文創,誰的表現會比較好呢?午夜巴黎計畫計畫將持續發展,歡迎陪我們一起閱讀更多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經典著作。

l   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與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在巴黎認識後便成為摯友,經常幫海明威看稿,並利用其影響力協助海明威在美國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妻子潔妲(Zelda Fitzgerald)始終處不來,潔妲批評海明威想和他搶老公,海明威則批評潔妲故意讓費茲傑羅染上酒癮,好讓他不能寫作。之後費茲傑羅為了籌措生活費,不得不和雜誌合作,寫了一些較為通俗的作品,海明威稱之為「賣淫行為」,這也是重創兩人友誼的關鍵之一。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一個讀者,變身一個人的出版社



精簡版原文載於2012.07.19《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71901063.html


兩位經營個人出版社的文學愛好者──櫻桃園文化的丘光與一人出版社的劉霽,在這個出版業看似臨近黃昏的年代,對於台灣的翻譯文學出版提出一些私密的觀察和想法。從普通讀者到出版者,繼而作為生活方式的這條路上,兩人的心思與做法各有姿態,丘光感性直觀以對,積累了十年的編輯經驗;而劉霽冷靜旁觀,並以毫無相關經驗為樂。然而,他們同樣懷著一顆堅定的心,朝著文學出版的缺口而去,挖掘俄國文學與英美經典中我們鮮少顧及的作品。與其堆砌高樓,他們似乎更想要深耕角落。頗讓人好奇這兩條心路歷程從何而來,又將開往何去,在句點尚未落下之前,任何可能性正在蔓延……。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兩影一書在學校──六月主題書《跳吧》


學校咖啡館六月份開始
將固定於每月最後一週週六下午舉行地下讀書會
由獨立出版社選書,並邀請作者或編輯與會分享心得
同時搭配主題書,挑選兩部相關電影於週五沙發電影院放映

六月第一檔將由一人出版社的新作《跳吧》開場
作者何献瑞也將親自出席讀書會,與讀者交流分享關於此書的種種





《跳吧》書訊







沙發電影院則將播放書中主角曾提及的兩部影展電影:

「第一部電影是一部法國片,內容講述一個專門幫名作家代筆的寫手,想要擺脫名作家,自立門戶的故事。因為導演很有名,所以吸引了滿場的觀眾。電影結束十分鐘後,第二部電影要在另一廳開始,我趁空檔撥了電話回家,外婆正要睡覺,我告訴她會晚點回去,然後匆匆掛了電話。安惠原本說第二場的觀眾應該會比較少,結果又是滿場。我想應該是放映時間剛好可以讓上班族下班後,吃完東西再來看的關係。這部西班牙電影是一個跟時機器有關的故事。被丟進時機器的男主角為了讓現實世界中只有一個自己,最後被迫殺人。兩部電影都很好看,離場時,我在觀眾評分上都給了滿分的評價。」--《跳吧》P.58







戰慄小說的秘密:影片簡介












時間殺人:影片簡介







六月份
沙發電影院 (入場費一百元,附飲料一杯)
6/15(五) 20:00 時間殺人
6/29(五) 20:00 戰慄小說的秘密

地下讀書會(免費入場)
6/30 (六) 15:00

歡迎大家一同走進學校咖啡館舒適的地下室,共享書與影的私密交會

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中央社每週好書讀──《跳吧》


  「六年級」的小說家何獻瑞是新一代作家裡備受矚目的一位,《跳吧》是他花數年時間創作與刪修改定的長篇小說。故事藉由主角採訪一名外省老軍人,勾勒1949年台海兩岸分治前的歷史,並串連起主角赴大陸旅行遇到的形形色色各種人,組合成一部描摹兩岸當代的圖像,從後代看前代再融入當代,觀點獨特,很有可看性。

  作者是背包客網站創辦人,旅行經驗豐富,結合他年輕一代的視野,筆耕不輟,在網路上以筆名「小眼睛先生」聞名,作品曾入圍台北文學獎。在台灣當代小說還罕見處理視野橫跨兩岸的題材時,他卻敢於碰觸並花功夫寫成此書,呈現鮮明的個人獨特風格。而他不利用知名度選大出版社出書,也顯現年輕一代自我開創的活力。

  故事從上一代流亡者或這一代旅行者的經驗,去看到他們對於個人命運浮沈與處在大時代洪流下的掙扎。台灣小說一般書寫較華麗且感性見長,這本小說的敘事筆調與行文方式呈現不同風格,可以看到作者受到外國文學作品影響極大,不謹語言非常冷靜而且節制,也往往一針見血地提出犀利的觀察,閱讀起來非常輕快。


  結尾則有一點哲學性的存在主義思考,不直接說,而是不著痕跡地藉由人物敘說大時代中人人身不由己的困惑茫然、不知如何是好,最好都要靠文字書寫來抒發,才能獲得安慰;而他對兩岸當代年輕人的觀察,敏銳而真實,也破除一些成見,顯示年輕一代很有想法,很努力地闖蕩尋找生命出路,不見得是抗壓性低的「草莓族」。


原文網址: http://www.cna.com.tw/Proj_GoodBook/697.aspx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書人物-何献瑞《跳吧》從背包客一跳跳到了小說

  • 2012-02-25
  • 中時開卷
  • 【林欣誼】

▲「背包客棧」創立者何献瑞,
近年專職寫作小說。 (陳振堂攝)
 

青年創業成功人士、自助旅行達人、知名網站「背包客棧」創辦人,這些都是介紹何献瑞時會列出的基本資歷。除此之外,他還是個寫小說的人,至今已出版4部作品,剛推出新改版的長篇小說《跳吧》(一人)。
改寫,代表一段成長經驗
《跳吧》從2006年動筆寫了整整3年,2009年自費出版。這次應出版社之邀重新出版,他痛下決心大幅刪改,從原本的22萬字腰斬到12萬字,故事節奏輕快許多。何献瑞認為,經過6年,他更知道寫作是怎麼回事了。其中刪除最多的是文青式的控訴和已經不合時宜的觀察,因此他說,這部小說也代表了歷經多年,「一段實實在在的成長經驗。」
36歲的何献瑞像個鄰家男孩,厚重的黑框眼鏡下,有一對笑起來彎彎的眼睛,恰如他在網路上的筆名「小眼睛先生」。採訪當天,他一派輕鬆地穿著運動外套、休閒長褲,剛從家裡散步出來,若再牽上他心愛的狗,這就是他閒常遛狗的樣子了。
後設結局,意在思考虛無感
《跳吧》的主角是個和作者背景相似的年輕人,一樣住在台大附近的汀州路,每天花很多時間寫作。小說描繪他在幾周之內的經歷,在瑣碎而真實的日常中,卻岔出去發生了一件又一件不尋常的事。
一開始,年輕人被介紹去採訪一名經歷過抗日和國共戰爭的老人。老人的口述自成小說中另個篇章,道盡他荒謬的一生。接著,他又受託到上海找一名老友,臨時起意的旅程,每天都有意外。一個個人物來去,回憶、夢和現實交錯,最後把他喚回台灣的,是同住的外婆突然過世的消息。
看似沒有邏輯的生活如走馬燈,組成了好看的故事情節,最後結局卻又破解這一切虛構。何献瑞坦言這個收尾毀譽參半,但他意不在後設,而是對如何看待歷史、如何面對生活這些大問題的思考。「歷史記憶可能很快被當局刷刷地洗掉了,但事情還是真的發生在這些人身上,這些人不就感到很困惑嗎?就像小說主角把人生花在根本沒有的事情上,我想塑造一種腳踏不到地的虛無感。」
最後主角縱身一跳,跳離創造出來的小說,則是作者給的一種出路:「我們終究還是活在真實生活。」
專職寫作,自謙練習型作者
眼前的何献瑞,常為了一個問題,側著頭陷入很長的思考,帶著抱歉般的笑容慢慢回答,和他筆下緊湊的節奏很不一樣。儘管小說命題很大,卻也沒讓故事變得呆板沉重。他自認不會雕琢文字,因此小說語言平實,對話有臨場感,他心目中最好的小說就是能把人深深帶入其中,「好好說一個故事。」
何献瑞為台中豐原人,原本讀理科,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後,和同學創辦了網路公司,2004年從公司離職後便專注寫作,後來因創辦的「背包客棧」經營有成,經濟也不成問題。
他坦言,以寫作為重心,一開始很焦慮,現在心情則自在多了。他自謙是「練習型作者」,寫錯了才知怎麼改,「現在我了解自己的才華到哪裡,剩下的就是繼續打磨。只要我對生活還有熱情、對周遭人有關懷,應該還能寫出點什麼吧。」
不過,何献瑞對「專職寫作」這個稱謂感到奇怪。「我也花很多時間做別的事,比如遛狗啦、交女朋友、看電影啦,我沒有很宅。」不能否認的是,他多年來過著沒有周休的生活,每天都會認真在書桌前坐上幾個鐘頭。
和許多從文學獎起家的新一代寫作者不同,何献瑞沒投稿過文學獎,與文壇關係陌生。他大學時才接觸小說,最早因熱愛旅行而在網路寫遊記,後來覺得旅行所見有限,遊記也寫到瓶頸,便寫了一部上班族科幻小說《任意門俱樂部》(小知堂),幸運獲得出版,之後又寫出長篇小說《買張面具吧》(自費出版)、短篇小說集《線索》(九歌)。
目前何献瑞正著手下一部長篇,將描繪城市中的移民狀態。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常常牽著狗到寶藏巖的咖啡館寫作的年輕人,也將會把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台北生活氣味,寫進他的故事中。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讀字車站流光剪影

2012 2/1~2/6 台北國際書展
世貿一館C749讀字車站


《邊境國》譯者梁家瑜本身也是影片製作人,熱情為讀字車站每日來來往往的流光留下美麗剪影。短短六天倏忽而逝,車站拆解夷平,記憶模糊殘缺,但那美好的角落確實存在過。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2012台北國際書展──讀字車站



火車在小島上南北奔馳
時節更迭而不曾懈怠
咚鏘咚鏘的韻律一如文字
輕輕敲入腦海
串聯起無數人的心
在這塊土地激情過後,遊子返鄉的時節
一人、南方家園、逗點文創、點出版
及眾多獨立出版社再次於國際書展集結
從去年的高空降落
這次腳踏實地
要帶著大家於字裡行間重回純樸的舊夢






2012台北國際書展
時間:二月一日(參)~二月六日(壹)















C749區間車時刻表

商務沙龍列車時刻表




春節車站大放送
各節好康列車



















車站位置圖

包含各列車詳細資訊的完整列車時刻表將在各書店及咖啡館免費發放
也可於此聯結下載

C749讀字車站即將發車,要上車的旅客,請準時上車!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跳吧


全新面貌《跳吧》將於2012台北國際書展首賣
2/23全面上市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能夠對我說,這些事情其實從未發生。或許是忘了,或許是說謊,但不論如何,如果真像他們所說,這些事並沒有發生,那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我會在自己的家裡,而外婆,也可能不會出事……





【內容簡介】
「他突然有種預感:所有人都會在這裡死掉,沒人能活著回去。他並不悲傷,反而覺得有點幸福。」
紅白相間的木門油漆斑駁,發黑的圍牆爬滿青苔,年輕小說家接受委託,來到一戶破落房舍,替眼前垂垂老矣的長者寫下一段與戰亂有關的回憶。故事尚未結束,老人卻不知所蹤。小說家一邊整理著遺留下的紛亂敘述,一邊面對生活,卻發現生活和老人的回憶逐漸交會,彷彿自己不只是寫故事的人,更成為故事裡的角色,再也走不出去……
他寫下的,究竟是別人的記憶,或是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歷年作品曾獲博客來年度百大網友好評書、九歌新人培植計畫、台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
‧《跳吧》自費出版後,平實卻不單調的筆觸、巧妙而不刻意討好的情節以及對於寫作本質的探索,引發許多迴響。經過大幅刪修改寫,兩年後以更成熟的面貌重新出版。《跳吧》不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更是一種重建工程,逐一拼湊、回復這個時代曾因刻意掩埋而腐壞瓦解的真實記憶。作者藉由對過去的懷念、對當下的批判、對未來的期望,在虛實交錯中,記錄我們逐漸遺忘的情感。



【好評推薦】

在他的作品中,存在著台灣小說所一向缺乏的、陌生的元素……是一位值得期待的作者。
──郝譽翔│作家

他用很冷靜的方式說了一個其實想要熱切傳達的故事,而我們在一個虛構的故事裡嘗試著觸摸其中的真實。
──馬大文│博客來行銷部 部經理

走在歷史與城市的恍惚邊緣,透過何献瑞,我們落入一個不斷記憶又不斷遺忘的迷離時空裡。
──黃哲斌│前媒體記者、自由撰稿人

在這本小說裡,沒有一個角色是卑賤的。這發乎自然的平等心,截然不同於「知識青年滿負罪惡感的矯情」,讀起來格外珍貴。
──胡淑雯│寫作者

一個遊走在台北城市邊嵎的素樸的荒人,相信善良,誠實與永遠不要彼此遺忘,那麼直白地跳進了虛構與紀實的時空縫隙.義無反顧,向上,跳.作為一個讀者,我讀到了海明威剛硬冰山的寫作風格.
──陳俊志導演/作家

明明是《跳吧》,讀來卻滿紙眷戀──眷戀這個城市,眷戀一個時代,眷戀走過自己生命的人,眷戀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畢竟,作者或許也發現了,誰不是帶著故事跑,卻又被故事追著跑呢?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專欄作家

作者的話
這個故事從發想至今已經過了約七年的時間。
距離上次自費出版,也有兩年了。
原本只是想在重新出版之前,針對稿子做個簡單的修正,訂正原有的錯字或贅句。但仔細檢視後,我覺得之前下筆時的情緒太滿,過於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過這次大幅的刪改,《跳吧》變得更加輕盈,卻無損原來的意旨。故事也更回歸到故事的本質,增加了解讀的空間,不再只是一個為個人進行救贖的儀式。曾經購買過的讀者如果有機會比較兩個版本的差異,定會覺得趣味盎然,並發現我的轉變。
感謝所有過去及未來的讀者,因為你們的參與,我得以退場,迎向另一個新的開始,我想這也與這本書的意旨更加符合。


設計阿發小姐的話
這次書封大膽選用真正的砂紙
設計概念是在小說裡由虛到實的過程
文本由虛到實,封面的觸感卻是強烈的真實感
和小說裡,真實虛幻互為表裡,剛好可以呼應
隨著運送閱讀,砂紙也會有不同程度磨損
跟人生也差不多,越磨越多歷練痕跡,但越漂亮
(
要是家裡需要打磨任何木傢具還可以整本拿去磨一下,哈哈哈哈)
真是一舉數得


作者簡介
何献瑞 Ho Hsien Jui
台中豐原長大,高雄就學服役,台北得學位,尚未離開這城市。擁有豐富的自助旅行經驗,曾以「小眼睛先生」之名在網路上發表遊記,並成立自助旅行論壇「背包客棧」,冷眼犀利觀看世界,也細察週遭人情百態。大學開始參加陳昇跨年演唱會,甚少缺席。愛看棒球,直到現在還在看中職。相信「持之以恆」是可貴的事。筆耕不輟,作品有《任意門俱樂部》(小知堂)、《線索》(九歌),及獨立出版《買張面具吧》、《跳吧》(初版)。筆觸冷靜,貼近生活,在細微瑣事的描繪中不時對社會、生命、和自我提出疑問,持續思索現實,也嘗試超越的可能。


【2012台北國際書展作者講座
跳到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反覆修改及其所創造的@C749讀字車站
活動時間:23 () 1300~1345
主講人:《跳吧》作者 何献瑞、《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作者 黃崇凱
活動內容:小說文稿的修改,對作者來說,與其說是刪改,不如說是拉扯。每一個細微的變動,對於故事,對於作者,起因為何?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何献瑞、黃崇凱,分別以自己思考與寫作經驗來探討,那些已不見於文本,卻確實存在的過程。


何献瑞《跳吧》新書發表會@C749讀字車站
活動時間:24 ()  1800~1845
主講人:《跳吧》作者 何献瑞
活動內容:何献瑞2009年自費出版《跳吧》,售罄後又花費兩年從頭大幅刪修,即將以更成熟更精鍊的全新面貌隆重上市,這不止是一本嘔心瀝血的小說,更是一個作家掙扎成長的歷程。何献瑞將與讀者分享這多年來在文字耕耘間的各種體悟。


小說家的台北掙扎與掙脫──何献瑞 × 胡淑雯 × 黃哲斌@藍沙龍
活動時間:24 ()  2000~2045
主講人:《跳吧》作者 何献瑞《太陽的血是黑的》作者 胡淑雯
主持人:黃哲斌(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
活動內容:何献瑞與胡淑雯都曾入選台北文學年金,以台北作背景發展長篇小說,卻各自經歷了痛苦難產的創作瓶頸。胡淑雯放棄原作,另起爐灶,交出了《太陽的血是黑的》。何献瑞自行出版《跳吧》一書,卻又花了兩年從頭刪修,重新出版。兩位小說家將共同探討這段在台北的掙扎,與最後掙脫其中,孕育新作的心路歷程。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身分的徘徊─永遠的《邊境國》


  後現代的焦慮不是道德的焦慮,是選擇的焦慮。在一切崩、被挑戰的年代,人們必須迅速在眾多選擇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標籤,往身上最明顯的地方貼,才算是給了社會一個交代,有了安身立命之處。托努的《邊境國》看似討論東歐和西歐、男性或女性、現代性和非現代性、生者和死者、童年和成長、現實和非現實的碰撞和權力關係,但其實更是站在兩者其中,不選擇也不焦慮,對著定義模糊的陌生人,敘述著《邊境國》的一切。

  那聲音來自一位出身愛沙尼亞的翻譯,他到了法國,遇見了對他有興趣的情人,他接受了情人的邀約,搬進了他的公寓。公寓裡有他“一直夢想著擁有”的玻璃傢具,床放在挑高閣樓上,他“熱愛”那充滿戲劇性的樓梯,像是活在劇場裡,而他是戲裡“咀嚼著陰暗的念頭”的主角。他著迷了。他著迷與這個公寓,卻同時發現那著迷本質的虛無和的實際的不堪(最後我終於明白這些玻璃是不會乾淨的)。

  公寓的主人──一位擁有社經地位,能以西歐視角觀看、空談各種政策與論述的年長教授──並不受作者青睞,他在與他共處時感到自己是出賣身體獲得資源的子,坐在他的對面不是想把他推下身邊的運河,就是冰冷地拒他感受到的情慾。他厭惡西歐人的天真,也厭惡同樣來自東歐的同胞;他對窗中精緻的商品感到可笑,同時嘲笑窗外那些和他一樣買不起這些商品的人。兩者都讓他討厭。他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所有標籤,隨即伸手一一撕下,隨手在路邊。

那他在哪裡呢?他像遊魂一樣走在城市裡,只是觀看。他像赫拉巴爾一樣處處看見底層的珍珠,但他不在他們中間。他保持著距離,像一條鬼魂。東歐貧窮的童年不停追上祖母的難聞的氣味冷的森林、陳舊的傳統……他離開那個城市,逃離了一切,但他的逃離沒有終點,因為自由只存在移動裡,一個永遠無法掌握的概念。於是他再次摧毀巴黎的一切:情人、公寓、正當身分。再次上路。

“邊境國”在歷史上指的是位於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國家,“為了防止蘇聯共主義擴充”而存在,換句話,邊境國不是身分,是身分的徘徊,是曖昧、是隔離、是拒。書裡的主人公離開了地圖上的邊境國愛沙尼亞,但他到的地方不是身為拒者的西歐,也不是被拒的俄羅斯,而是形而上的邊境國身分在那裡是流動的,不斷重置、推翻只有意識,幾乎透明。而愛與被愛、慾望和被慾望,像自由一樣只能在距離外的想像中被挑起,復而在觸碰的當下崩跌,被輕易地閃身避開

沈意卿,英國西敏大學視覺文化碩士,曾任職各種媒體:廣告、雜誌、網媒,編寫網路遊戲、動畫劇本。譯有《咿咿咿》一書。部落格《桃紅柳綠,生張熟李》http://planetary-strangers.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