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黑雪事件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黑雪事件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黑雪事件簿》推薦序)
黃以曦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我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我對著縱深無盡的夜空,要眺望得更遠一點。我想像,很久很久以後,我比對拼湊各種樣式的線索,要完成那張傳說中的圖景。

但事情並非如此。我在此刻,我在這裡。這是二零二零年。我最遠的記憶只到春節假期。那時,隨假期將結束,每有新一天到來,前一天就蒸散。然後,所有人重返位置。所有僥倖都幻滅,所有猜疑都撐破尺度。

開始了。那是零點。在這之後的每一件事,都無法越過那前面,也非從更遠處延續而來。而是無中生有的。我們突然在一個無中生有的泡泡裡。泡泡暴漲,越來越結實。

這是第幾天了?

電視已放送著滿載的沙灘。陽光豔好,金色與綠色的海。播報員朗聲說……就像疫情不曾發生過。」我­怔怔聽著,在這話裡出不去。這是什麼意思?我想。

曾發生過什麼呢?

口罩。酒精。耳溫槍。不飛的飛機。隔離。人數圖表。每日記者會。股市崩盤與V轉。野戰醫院。野戰停屍坪。我是否覺得恍如隔世?不,我想那其實是,在某快速又決絕的錯差間,我被遺留在另個世界。

故事的水流被截斷、全部消失。我和一群人,我和整個世界的人,被鎖進一幢真空。而無論這是什麼,這是一個孤島。一個被從時間與空間撤出的孤島。我們將會這樣度過每一天。不因為我們記得,而是我們從此有了新的形狀。

在這樣的漂浮裡,在這樣近乎謊言或眠夢的透明裡,我從手機簡訊、電郵,斷斷續續收到一落又一落的詩句。像壞掉的或通靈的傳真機,命吐出綿綿的密碼。

荒謬的是……我可以這樣說嗎……?它們,從一切故事都結束的起點,而來。

每一個原爆點,都是原爆點。痛苦是無法比較的。孤獨與迷惘是無法比較的。沒有比黑更黑的黑。然而,這落後來成為了詩集《黑雪事件簿》的紙頁,全部的字裡行間,仍令我害怕。

令我害怕的,是那裡透著全知與預言模樣的儼然嗎?是那些壓抑下的與幽闇、沉淪和死亡的比鄰嗎?是那裡頭,人之於他的世界,無法不扭曲、終至近乎譫妄的念想嗎?是這樣嗎?不,令我害怕的,是這詩集在各種偽裝底下,深重地存藏著,在這之前的世界、在這之前的他自己。

像一齣橫跨次元的書寫。情感在糾結的維度底竄流脈絡以其超真實變得可疑。而詩人竟保留了自己,與他的影子……而我兩者都沒有了。

《黑雪事件簿》裡有像是釘了什麼在牆上、已然封箱的,一封又一封瓶中信。那些情節是嵌在如何的現實裡?那些人後來都去了哪裡?詩人從現場走過,快步不停。而許多許多字句,像新物種那樣,醒過來、走出來。

我慢慢地,一字一字讀,幾乎浮現了某個似曾相識的身世:有一個文明,有一處時空,裡頭有駭人的揮霍和天真。

我讀著,捨不得讀完。我怕當我閤上書,這一天還沒有過完。又或許我更怕,當我閤上書,這一年,這一切,從沒有發生。

 

黃以曦,作家,影評人,著有《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等。

〈黑雪事件簿(序詩)〉

 

在他方

 

烏鴉快遞

一朵殺人的雲

 

深陷絨花

劇毒:熾燒鋼鐵

 

謊言季

新聞頁面整版假字

 

無處埋藏

免疫過期的軀體

 

無可焚毀

一敗塗地的家園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黑雪事件簿

8/12解封上市

閃電與告別,
是開始的時候,
並不知道的……
 
★循時事為軸的疫災書寫,在遭致裁縮擠壓的時間裡,詩意自密不透風的嚴防中突圍,還原本該的情緒與理智。

★詩作全六輯,記疫情之起始、漫散、爆發與收束,以高度抽象的書寫策略,在傷與美之間,證實自我。

小說家 伊格言、小說家 成英姝、作家/音樂人 姚謙、電影導演 陳懷恩、詩人 楊佳嫻──誠摯推薦
作家/影評人 黃以曦——專文推薦

多久沒能如此曠日廢時地細談同一命題了?
我們浸身一則寓言之中,等候形塑與結局。
 
一冊跨出重重封鎖與限制的疫災書寫,
即便日子張滿大霧,詩仍讓我們在不同落點上,
取得超越種種界籬的黑中之白、暗中之光。
 
當疫情超乎預期和控制,世界的平衡屢遭集體、倍增性的憾搖,時間籠上濛霧,每一頓點都擴散著災厄之氣味;而禁斃極權國度裡,某種歪斜與扭曲以超越病毒傳遞的速率,介入生活,意圖改變所有死生的裁決。
 
日夜積累的疫情數據上,空氣裡充滿訛言與嘆辭,我們已然進入生命沉澱期,詩人以高度寬慰與自省,拆解此一擴及全人類的病中隱喻。全詩作一如站立死生交界處的坦白,透明而不假思索,以時事為記敘主軸,流動著疫情之起始、漫散、爆發與收束;每一首詩為橫軸的情緒暈染,交織成冊。渴望閱讀中的彼此,在不同時間記憶上,以直言不諱的愛,證實彼此。也是否察覺到?窮惡的天空,始終有不絕的詩意正微微貫穿。

作者簡介

杜婓一葦野草,在涸在澤。與疫病坐困圍城,寫詩聊以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