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咿 咿 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咿 咿 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現在我們《咿咿咿》/ 沈意卿


這是一個沒人看書的時代,沒人看書是因為這是個失速的時代,誰也沒精神正襟危坐幾個小時把一本書看完。在人人還想爭吵網路文章算不算文章,有多少可信度、權威性、文學性種種的時候,微博和臉書已經掃走了部落格文章的必要性。網路黏性急遽降低,沒過多久,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專心看完一篇文章。部落格字很多,微博更快;留言太麻煩,按贊就完。我們對事物的注意力越來越難超過十秒鐘,還有太多資訊等著滿足我們的貪婪。
《咿咿咿》口袋本,讓您隨身攜帶
在這荒謬錯亂的世界中隨時拿出來玩味沉吟
書中特別收錄譯者沈意卿發表於部落格的翻譯日記及佳句摘錄
 

《咿咿咿》正是這個時代的忠實寫照。主角安祖整天上網,和朋友說些天外捻來的斷句,在心中呼喚那不可能的愛;電影明星和幻想動物穿插在現實中掏心掏肺,真實世界裡的每個人卻誰也無法了解誰。這是本看來莫名其妙的小說,前面沒有鋪陳和懸疑,後面也沒有解答和高潮。正因為它太新穎,還沒人來得及解釋它是什麼東西。它只屬於當代,只有完整被支離破碎的時代潛移默化的讀者可以輕易上手。

《咿咿咿》本身能夠出版,也是因為這個時代。作者林韜在大學靠部落格《抑鬱書籍讀者》發跡,性格古怪的他在網路上交朋友(包括妻子),賣還沒寫好的小說股份和用滑鼠畫成的奇怪生物(比如,有鯊魚血統的番茄);一邊即時播報自己巡迴簽書會的進度,一邊靠網路沿路找派對和毒品。破產了便從房間清出雜物,在朋友的網站上放拍賣私人物品的消息。一般來說,這樣的怪人的作品通常生前只有身邊幾個人看過,在極少極少的例子裡,死了以後才會因為某個出名的朋友推薦而莫名其妙的一炮而紅。

而中文版的故事是:人在海外的譯者偶遇此書後,靠社群網路找到並聯繫作者,然後藉著網路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介紹找到一人出版社,通信從未蒙面的兩人就這樣合作,直到出版前一個月才在台灣見面,那時已經靠著網路上連載的翻譯日記有了頭一百名讀者。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讀者在新書發表會現身,現身的還有紐約來的作者本人(事實上,是全家人),都是沒人邀請,自己從臉書上公佈的消息找來的。

如果這是一個大家只讀書的時代,這一切當然都不會發生。我們唯有繼續在書店裡找到一些比較安全的書,或是花費數年嘗試找到一個編輯,一本值得翻譯的書,一個出版社,好不容易出版以後,再悄悄地期待有人在書海中能找到這本奇異的小書。但正是在這個失速的年代,我們才可以這麼快速地讀到一本這麼現代的作品,現代到令人反應不過來。對我來說,這失速所帶來的暈眩,這本書獨特的即時性,也正是我翻譯/出版這本書的最大原因。

如果嘗試在作者的敘事中整理出邏輯或故事的完整性,很快就會陷入無解和迷惑,想著“這是一本無聊且混亂的書”然後將它扔開。這本書原本就不應一次看完,而應該一句句分開,像閱讀一個人的臉書或微博,在各種凌亂的細節裡緩慢地描繪出它的模樣。唯有那些早已習慣在短時間掃遍一個人在網路上的所有痕跡,迅速整合出這個人的完整心理狀態的網路國民(而不是網路移民),可以輕鬆地一次完成。

任何年代都需要自己的故事。而每個經典在當代都曾令人暈眩。

這是個沒人看書的時代,這是個支離破碎、意義崩盤的時代,這是個每個人都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時代,這便是《咿咿咿》的作者、譯者、出版者和讀者所參與,也唯一可以出現的時代。

《咿咿咿》上市週年,已絕版的隨身口袋本將於聖誕節限量復刻,僅於博客來、小小書房、有河BOOK販售。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愛讀書《咿咿咿》

2011.02.21《自由時報》愛讀書 
文/Samiam


父母親為台灣移民,長於美國的林韜(Tao Lin,1983-),同時創作詩與小說。長篇《咿咿咿》以半自傳體書寫資本主義時代,後青春期男孩安祖所面臨的種種荒謬與疏離。林韜的語言像鼓點,犀利而詩意,對於失敗者的素描使人想起恰克.帕拉尼克拿手的嘲諷。安祖大學畢業後在達美樂打工,「他想辭掉人生就像辭掉工作」,腦中徹響著後搖滾樂般絕望的愛。然而,當故事超現實地出現能瞬間移動的熊,與喊叫著「咿—咿—咿—」的海豚時,由牠們所串場演出的魔幻片段,又不免撞見村上春樹的魅影。林韜顯然在意音樂性更甚於結構的完美,因而在小說後半,敘述線突然從主人翁的身上岔開復繞回——小說進行著,生存的碎片由閱讀者拼貼:安祖抱怨,抑鬱,巨大的敏感使一切罅隙擴張;安祖憤怒,懷疑,對這世界和自己充滿疑問卻沒人回應,「一個人的生命就像個小型災難,小到無法被檢視或解決,但又沒小到能獨自消失」,只好別無選擇地趨於頹廢?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讓人戰慄的虛無之書

2011.02.17《破報》書評 
文/yeastiness

「我不想再努力,」熊說,「我不想再移動或思考了。」
「口交,」熊女友說,「少在那裡以退為進。」
此時,有一隻倉鼠坐在桌上,倉鼠將恥笑:「你們的對話簡直沒完沒了。」接著倉鼠將被熊女友打一巴掌。
睿智的嘲弄來自一隻倉鼠。這句話幾乎說穿了整部小小說,如同作者林韜下筆頓頓圈圈而後幾乎是一場幻滅的主角安祖,他寫:安祖腦裡有個比頭還大的大嘴正在大笑。看書看電視的時候他會意識到這應該好笑然後聽見這笑,在他腦裡,然後感覺自己面孔平靜模糊,像隻倉鼠。緊接著我幾乎以為是在閱讀卡謬手底的莫梭,立於母親棺木前卻也無可置身;或者是卡夫卡的葛雷格;葛雷格變成蟲,而安祖是隻倉鼠。
然而更要緊的是,倉鼠的睿智在書中豈止無關緊要,牠的嘲弄反被林韜漫天蓋地的虛無所吞噬,無論讀者做什麼工作,都只是在達美樂打工的安祖,而他想辭掉人生就像辭掉工作;毫無意義的存在本身,連思考都是二手的神啟,唯一可確認的是抑鬱的狀態,讓我極難啟齒地要說:這本小說的無比在於它書寫無意義然絲毫不以為意。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咿咿咿,海豚叫著

讀者心得分享

The Ting-a-Ling of a Marionette


在支離破碎的生活中,拼揍出最原始的人生面貌。


作者林韜的父母是台灣移民,生在維吉尼亞,在佛羅里達長大的他是當代紐約文壇的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紐約文學界稱他為新時代的「it boy」和「iPhone 時代的卡夫卡」。當擁有這樣奇特稱謂的作家,你絕對會期待這作者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他的作品。他又是有什麼資格被文學界冠上卡夫卡的大名,所有一切的答案會在翻開書本後,經過一頁頁的閱讀後得到答案。

   
       
人生有的時候或許就像這本小說一樣,毫無頭緒,但卻處處充滿驚喜。「我的名字是安祖,我二十三歲,我住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我不和身邊摸得到看得見的人說話,我和我頭腦裡那些在也見不到面的過去說話。」故事以第三人稱敘述,故事的主角,是個大學畢業後,連續兩份工作都被炒的安祖。他結束了達美樂和圖書館的工作,回到有兩條老狗和大房子的老家佛羅里達。故事在看似照著時間順序在推移,但其實卻充滿著跳躍性的脫序和幻想。從第一頁開始,從安祖被炒的平凡場景開始,接著不尋常和毫無關連的對話字句慢慢出現,小說情結已經開始失序,卻也是最精采的開始。


       
「一隻熊手上拿著水力全開的水管,正在澆花準確地說是把它們沖扁牠望著安祖從他面前駛過的臉。安祖斜視,無神地看著熊。」安祖腦海中充斥著沒有結果的愛, 海豚、麋鹿、外星人、好萊塢巨星、美國總統,還有一頭在地底著手寫一本小說的熊。這些動物不但有自己的生活,也出現在安祖的生活中。熊討厭西恩潘,而且熊有時候想要碰巧遇到西恩潘,然後會想:「真希望我能在西恩潘面前揍西恩潘一拳。」安祖和這些會說人話的動物上演了一齣荒謬劇,文字中帶著讀者進入幽默、諷刺,和情結跳躍的張力。書中沒有矯情做作,沒有未知的未來。只有已經發生的過去和不斷發生的現在,當這些荒誕事件交織在一起後,有著強大的渲染力衝擊著大腦,讓你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故事結尾。這本小說有著鬧劇般的喜感、超現實的孤獨,和安非他命所帶來的迷幻,這本小說是毫無道理的,故事中的跳躍脫序有著顛覆傳統的反骨精神,單純的閱讀故事內容就像是嗑了藥一般的過癮。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只有虛無能抵擋虛無/沈意卿


我在陌生城市的傳奇書店裡遇見這本書,那桃紅柳綠的熊就對著我招手。我走過去,我拿起書,我把它帶回旅館,讀著讀著感到無比驚異──這難道不是我寫的嗎──於是我在網路上搜尋作者,寫信給他。

許多人都是這樣偶然發現林韜的──在朋友家的馬桶水箱上,在陌生人家裡舉辦的派對裡,在某些名不見經傳的媒體上,一個剛見面的朋友突然熱烈的推薦──或是像我一樣,在某處看見那熊看著你,不自覺地拿起書翻開,然後就沒有放下過。

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抵擋人生中日復一日的無聊,也就是這些令你措手不及的意外。

你無法放下因為它和其它書都不一樣,你不知道下一章,下一頁甚至下一句會發生甚麼。它是一個人思考的碎片,而這個人是個被兩份工作遺棄的大學生。他在達美樂打工,他在思考,他在體驗和回憶,而你正在那裡面。

於是你對時間的觀感開始改變。過去你大塊大塊的想時間──讀書想著畢業,上班想著放假,工作想著升遷,戀愛想著結婚,生子後期待他長大;新年希望,三年計畫,五年目標──我們為未來而活,活得像念一本寫好的書,作者/我們從距離外描寫主角/自己的生活──她找到一份工作,她去某處旅遊,她愛人,然後誰也不愛;他遇見某人,他失去某人,他結婚生子,偶然劈腿惹人哭泣被原諒但生活從此失了味道。或者生活本來就一直沒有甚麼味道?我們這樣做因為所有人都是這樣。家庭要求家庭倫理,工作要求工作倫理,一條鋪好的道路,一切都是必經。

書有開始也有結束,匆匆唸完這樣的生活以後,我們要去哪裡?

讀著書讀著裡頭的句子,你突然發覺不是這樣的。生活不在不遠處的假期裡,不在想法組成的說法裡,也不在計劃和準備裡。一切正在發生。一切同時存在。我們完整的生活由碎片組成,而這些無聊的碎片原來如此有趣。我在主角的世界裡躲藏,透過他毫無意義的虛無生活,重新感覺每一刻的存在。一旦你毫無預設,原來所有下一句都值得期待。

一本最毫無意義的書翻天覆地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意義是毫無意義的。這一刻我裸著兩條腿在床上打下這些字:意義是毫無意義的。


《咿 咿 咿》譯者沈意卿將於一月週末於書店與咖啡店進行靜態的駐店活動,歡迎讀者好友隨興來喝杯咖啡聊聊天,共享時光的碎片。

排期如下:

1/7  (週五)17:00-20:00 波黑米亞咖啡(台北市溫州街48巷2號
1/14(週五)17:00-20:00 有河Book(淡水鎮中正路5巷26號2樓
1/15(週六)14:00-17:00 小小書房(
永和市復興街36號
1/28(週五)17:00-20:00 學校咖啡(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一巷6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咿 咿 咿 Eeeee Eee Eeee

原來無聊這麼有趣;原來寂寞這樣熱鬧

誠實/荒謬/孤獨/好笑/傷感──你我支離破碎的人生全貌。


12/25聖誕節顫抖上市,當天下午四點於學校咖啡館(台北市青田街一巷六號)舉辦新書發表會,作者將親臨現場朗讀簽名,並與譯者共同心得分享,低消入場,歡迎踴躍參加。


「林韜如實寫下了一般保守作家會略過的情緒──那些懶散,那些空洞,那些無聊。而結果顯示他對這些地方的描繪感人且不可或缺,更別說時常會令人捧腹大笑。」──米蘭達裘麗,知名作家、導演、多媒體藝術家

「……諷刺、奇想、無厘頭……描寫一名郊區的送披薩小弟,他心碎,滿腔苦惱,身邊圍繞著會說話的熊和企圖殺人的的海豚。」──紐約《Time Out》雜誌

「《咿 咿》是一場無意識卻令人難以自拔的旅程。」──網路書店Powells.com


內容簡介:

飛機失事時你在想些什麼?毫無未來時你在想些什麼?你在想像中對不再聯絡的她說些什麼?對失業的高中同學和他憂鬱的妹妹說些什麼?對我們不曾決定的宇宙和其創造之生命我們有什麼好說?

大學畢業後,被兩份工作遺棄的安祖回到老家佛羅里達,和兩條老狗住在空曠大屋裡。他在達美樂打工,在頭腦裡呼喚再也不會出現的愛, 海豚、麋鹿、外星人、作家、好萊塢巨星、美國總統在他眼前來來去去唯一的朋友是失業的高中同學,和一頭在地底寫作的熊。

孤獨、荒謬,在無比深刻和莫名其妙中跳躍。它不會讓你成功、幸福、富有、快樂。不能告訴你如何挽回前男友的心、服務業搶攻婚禮大餅、內搭褲如何外搭、十年以後社群網路將取代人性。這裡沒有姿態,沒有未來。只有已經發生的過去和不斷發生的現在。

在人群中寂寞落淚,或獨自坐床上爆笑出聲:
在想像中,在回憶和經歷中,一次瘋狂的旅程。

更多佳句摘錄及譯者心得請見《咿 咿 咿》專屬臉書粉絲頁

作者簡介:

父母是台灣移民,生在維吉尼亞,在佛羅里達長大的林韜是當代紐約文壇的最具爭議性的人物。部落格《抑鬱書籍讀者》(Reader of Depressing Books) 在他就讀於紐約大學時便打出名聲。為多家媒體撰稿,做過電影院售票員、圖書館員、男演員的「私人豪華飛機」公司文案、有機食品店接線生200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咿 咿 咿》,以半自傳手法描寫網路時代的隔離與孤獨。哲理深刻又荒謬絕倫,以前所未見的全新筆觸成為美國新一代存在主義作家。

紐約文學界稱他為新時代的「it boy」、「iPhone 時代的卡夫卡」。著有詩集《你就是比我快樂一點》(You Are A Little Bit Happier Than I Am)、《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短篇小說集《床》(Bed)、長篇小說《咿 咿 咿》、《美國竊賊日記》(Shoplifting from American Apparel)、以及近日出版的《理查.葉慈》(Richard Yates)

譯者簡介:

沈意卿,英國西敏大學視覺文化碩士,曾任職各種媒體:廣告、雜誌、網媒,編寫網路遊戲、動畫劇本。在書店偶遇此書後決定投入出版,並發表翻譯日記於部落格《桃紅柳綠,生張熟李》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新書預告:Eeeee Eee Eeee by Tao Lin

沒人想討論人生有多寂寞﹐他們對牙膏比較有興趣。 - Tao Lin 

飛機失事時你在想些什麼﹖毫無未來時你在想些什麼﹖你在想像中對不再聯絡的她說些什麼﹖對失業的高中同學和他憂鬱的妹妹說些什麼﹖對我們不曾決定的宇宙和其創造之生命我們有什麼好說﹖

孤獨。荒謬。在無比深刻和莫名其妙中跳躍。它不會讓你成功。幸福。富有。快樂。不能告訴你如何挽回前男友的心、服務業搶攻婚禮大餅、內搭褲如何外搭、十年以後社群網路將取代人性。這裡沒有姿態﹐沒有未來。只有已經發生的過去和不斷發生的現在

在人群中寂寞落淚﹐或獨自坐床上爆笑出聲﹕一本什麼也沒有的書。寫一個什麼也沒有的人﹐給什麼也沒有的人讀。


本書預定十二月中出版,接下來兩個月這一人頭銜就交給翻譯CoCo了

請注意其部落格臉書粉絲頁

跟著CoCo逐步走進莫名其妙咿咿咿咿咿的世界。承諾預購者還會不定期收到私密亂語。但提醒小心謹慎注意理智運作,以免影響正常生活。

另原訂年底出版之《Goodbye to Berlin》將順延至2011年出版,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