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書評】陌生人的盛宴

【聯合報╱沈默】


有意思的章節構造,《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及《桃紅柳綠 生長熟李》採用同樣分輯名:「你我」、「城市」與「獨處」,每輯收錄的篇數約莫齊等,只差沒有連篇名都一模一樣,兩書推動概念相仿,前者主力是短篇小說呈現,後者則隨意自在舉凡小說、極短篇、詩歌、散文、遊記、雜文等皆囊括,且有大量沈意卿拍攝的照片,像即興演繹,書籍設計編排看來有私人筆記本的親暱味,似要讓讀者近距離目擊她暗地裡的靈光漶漫。
輯名值得玩味,先是主詞你我遇合背離,再來是見識各種城市現象,而後是裝滿哲想神思的「獨處」,沈意卿遙遠寒冽因誠實顯得格外反諷的風格鮮活明辣,就算是悲愁感,也夾帶透亮清冷的意味,且兩書隱約對照,譬如《那些殺死》有〈萬事如意〉,到《桃紅柳綠》則有〈萬物喪氣〉,前者:「所有的缺乏聚集一起來拜訪他。各式各樣的口氣和表情。他和那缺乏對話:……他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這個城市裡一種人擺出姿態,另一種人尋找姿態,大家都各得其所。」後者:「……最後你到哪裡都靜不下來,……蒸氣頭的聲音、人的聲音、火藥的聲音、火的聲音、煙的聲音。就算關在一個人的牢房,靜默懲罰一點不靜,萬物喪氣,竟這麼吵雜,你知道那是什麼聲音?」一個順服,一個逆倒,乍看分歧,實際無分無別,都是成為不能成為的,與及不能成為已經是成為的(「to be」 is 「not to be」或相反)。
深刻獨特的觀照,她寫萬事萬物宛若寫荒野,寫得教菩薩都要低眉其筆下舉世寂寞,她並非自鳴得意式的傷悲,而是因為不得不面對難捨難離於是只好將自己變得很小很遠,如此,所有東西都是巨大的,巨大得跟自己無關,例如〈大風吹〉:「喊大風吹的時候/我找不到一張椅子坐下/我蹲著/,極其悲傷地變成了一張椅子」(韓麗珠〈林木椅子〉再現?),抑或〈多謝,不要找〉:「黃碧雲在南美,John Berger在河邊、在橋上、在樹下,我在他們裡面。……不要有骯髒的恨意,除了對於生的本身。生的本質是殘暴、是策略性結盟、而後排他。他也是,你也是,我也是,方法不同,誰比誰優雅漂亮。我們同時在這裡,沒有人選擇在這裡,我們只是在了。」
濃郁的陌生感充斥,沈意卿剝離般像是他人一樣回望己身。她對所在的理解是必須不在的,因此異化自然更親密,有如金基德《只愛陌生人》的離奇情慾辯證,愛情是強烈的信,如宗教,有時你愛了,等同帶著毀滅一起移動,而對自我的完全銷壞,卻又能接近神聖救贖。
張惠菁《雙城通訊.上海》寫:「確實有過許多書、畫、電影、人,甚至遭遇或事情,曾經對我起到『重返他者』的作用。它們在最日常的生活場景裡搖撼了我,使我走入無法向身邊旁人道出的經驗。……它們是他者,卻是我自身的一部分,使我一次次從自己走開,退一步看見一個不可能的命運。而走向他者,其實就是返回我自己。」證諸沈意卿二書,上一代文壇女神斯言不假。
沈意卿說:「沒辦法把自己鑽進故事裡,因為我不是故事,我是寫故事的人。寫故事的人不能寫一個已經寫好的故事,寫故事的人要故事告訴她,她所不知道的所有。」
陌生而未知的一切是我們世界的實然,而《那些殺死》和《桃紅柳綠》即為沈意卿對此太多陌生人送往迎來猶如進入盛宴一般、真誠瀰漫疑惑遍布的記錄之書。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跋



是什麼讓你們有信心和興趣閱讀這本毫無來路的書呢?我看著在我面前的這些地址──認識的、不認識的、認識卻很久未曾見面的,或認識很久卻未曾見面的你們──在這樣一個怎麼也無法鼓起勇氣打開檔案,整理應該要整理的這些文字的早晨,又重新開始想這個問題。

你們都在哪遇見了我的文字,像遠古遠古,還沒有這樣的文字和語言前,用躲雨還是遮陽的心情走進山洞,看見牆上簡單的線條,呈現的狩獵或望星?

十幾年,我又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寫著?十二歲搬離中文語境,像一個人被留在山洞。裡面有什麼逼著我,畫出來,寫下來。我想過誰會看見嗎?像星球爆炸的瞬間,是否期待著渡過長長的光年,終會有人看到那瞬間的火光──就算屆時發生的一切早已過去。

有人問我這「很短篇」會是什麼。實際上說,現在它甚至還不是書,它只是零散在各處的字。過去的和再過去的我,像零件散落各處。我在十幾年的字裡徘徊,有時像調查員撿拾各種可用的殘骸,各種片斷中嘗試推論出某種事實的輪廓;有時像走在城市無人的夜裡,就只是看看櫥窗裡孤獨的各色商品,以及漂浮在這些商品中,自己半明半滅的臉。

與其說寫書,我現在的工作更像蒐證──在我描寫的各樣人物場景裡,看到一個已經忘記,或不曾整理的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在書寫差不多的幾件事。

情感中最美好的想像,和那想像的消失。

不流血的傷口。

……桌子的兩邊,生活在簡單餐桌的一刀一叉中無聲崩潰了。

有時候是前因,有時候是後果;有時候是爆炸,有時候是廢墟。

牆上的我在狩獵:一動一靜之間的熱和冷;我在望星──沒有什麼比希望更美的,越是模糊而不可得的希望,越是。

而現在,追逐停止了。星光滅失了。



其實這些字,和好好活著真的沒有甚麼關係。語言是為了溝通,自言自語、黑暗中的笑聲,都是進化的系統失誤。

但你們在黑暗中出現了,在寂靜中出聲。

那就一起拿起火炬,看牆上都塗了些甚麼。


沈意卿  August, 8, 2013'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2/5致命上市

人生是不斷經歷他人的無聊信仰,和自己一些無關緊要的決定,最終摧毀你熱愛的一切的過程。

卡夫卡:「沈意卿寫出了沒有《城堡》的《審判》:我們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
卡謬:「我所有作品濃縮成一句便是《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村上春樹:「世上也有小確幸無法填滿的孤單啊。」
費茲傑羅:「我又壞掉了,酒吧在哪?」
沈意卿:「我就是掏心掏肺才會沒心沒肺。」

內容簡介
豪華遊輪上英俊暖胃如出爐可頌的他人丈夫。多年後相約酒館面對滿桌炸物不知如何退場的舊情人。沈默勤勞的新員工是殺人犯。離開在房間裡大看綜藝節目的女友走入異鄉冷風期待她被車撞…… 得不到的、得到了才發現不要的、發現要不到其它於是又回頭想要的:我們平庸可笑的悲傷。
沈意卿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作者簡介
沈意卿,人生一半在東方一半在西方,藝術史與文化評論本科。遊走於廣告、雜誌、網路、電視、電影等各媒體。主食為中英文字,時不時一吐為快。譯有《咿咿咿》一書。
樂觀的小絕望機,強項是出言不遜。以逃避現實為己任,追求黑暗中的樂趣。


作者新書見面分享會:(持續更新中)

台北國際書展駐站
29日(日)17:00~17:45 @A332讀字部落攤位

永遠在他方:女作家的華文城市書寫與翻譯
210日(一)12:00~12:45 @世貿一館/黃沙龍
講者:沈意卿(著有《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何曼莊(著有《給烏鴉的歌》)
活動內容:
引薦小說《咿咿咿》到台灣的翻譯兼作家沈意卿,將和同樣身兼翻譯與作家的何曼莊對談。兩位才女遊歷四海,目前各自旅居北京跟香港,難得在台北一會,將分享女作家遊走兩岸三地,同時也遊走在翻譯與創作間的心路歷程。

不要文學獎可以嗎:一個人寫作與出版
主講:沈意卿
2/23(日) 15:00~16:30 @政大書城花蓮店
2/28(五) 15:00~16:30 @政大書城台南店
3/01(六) 15:00~16:30 @政大書城高雄店

台南《開書酒會,書友開酒》
基於出書有時,派對有理的原則,《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作者沈意卿在2/27(四)晚與台南六星青旅 Dorm:1828 合辦開書酒會,誠徵各路書友來此開酒,下午五六點到十點自由參與。

《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老青春老趴明細:
1 入場卷:有書請帶書。沒書請帶錢,一本冷霸叩。Dorm:1828 住戶免費參加。
2 請按照個人尬意帶酒,請不吝與酒友換酒。
3 六點到八點老歌卡拉OK,沒有15年以上的歌請勿展青春。
4 有花襯衫穿花襯衫,沒花襯衫你可以穿藍白,沒藍白你可以隨便從哪裡穿越,最後你還可以擺爛。

訂房:dorm1828@gmail.com(請註明參與《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老趴)


高雄三餘書店駐店
3/01(六) 17:00~20:00
歡迎對當日前場講座意猶未竟的讀者近距離討論,也歡迎路過的朋友拍打餵食,當然叫賣簽書是一定有的~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台北新書分享會
主講:沈意卿
3/7 20:00-21:00 @誠品 臺大店3F藝文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