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在黑暗中閱讀 Reading in the Dark

「我覺得你有時候著魔了。你就不能讓過去的事過去嗎?」

「歷史是一場惡夢,我正在設法從夢裡醒過來──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
「英語是我與生俱來的語言但非我母語──愛爾蘭詩人葉慈

過去從未過去,而是在背叛與欺騙、秘密與失語間,化為陰魂不散
小男孩在黑暗中爬梳家族、民族與國家的哀傷與憂愁
透過童稚之眼,閱讀愛爾蘭在壓迫與殖民下糾纏不去的幢幢鬼影

《在黑暗中閱讀》是愛爾蘭詩人與學者薛穆斯・丁恩目前唯一出版的一本小說。故事背景設在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德里市,由無名敍事者以日記體例,敍述自一九四五至一九七一年,從童年至成人,從無心至有意,從單純好奇親人間諱莫如深的過去,至最終拼湊出糾纏雙親家族三個世代的秘密真相,一路在黑暗中閱讀家族史與國族史的經歷。是理解同樣與大國為鄰,有著同樣複雜難解歷史糾葛的島國愛爾蘭,其百年來矛盾與憂鬱的經典之作。

榮獲
  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
  英國衛報年度小說大獎
  布克獎入圍

  
名人推薦

「小說檢視在北愛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小男孩的個人成長、家族秘密和愛爾蘭歷史三者如何互相糾纏交織成一則深沉的故事……藉由小男孩探索家族禁忌的故事,『把事實寫出來』,開啟了閱讀與書寫北愛經驗的新方向。」──莊坤良(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丶台師大英語系兼任教授)

「在北愛,個人的悲劇及創傷與政治事件息息相關,政治抗爭所帶來的衝突與災難,立即衝擊著家庭倫理與人際關係。丁恩的小說也直指從十九世紀以來愛爾蘭抗暴、反英國殖民歷史裡層出不窮、也最令人不安的『背叛』主題。」──曾麗玲(台大外文系教授)


作者簡介

薛穆斯‧丁恩(Seamus Deane)


丁恩於一九四零年出生於北愛爾蘭德里市,是愛爾蘭知名的詩人、文評家、學者。亦是《田野日愛爾蘭文選集》的創辦人之一兼總編輯。除了學術著作,丁恩還出版了四本詩集。《在黑暗中閱讀》是丁恩唯一的小說作品。丁恩曾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擔任講師,現則在聖母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謝志賢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愛爾蘭文學碩士,喬伊斯研究博士。現為自由譯者與文藻外語大學英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其他出版文學譯作還有《新都柏林人》、《入海騎士》、《深谷幽影》。


譯者新書分享:
《在黑暗中閱讀》新書分享會
10/29(日)3:00pm-4:00pm│誠品R79 藝文沙龍


愛爾蘭文學經典《在黑暗中閱讀》由留學愛爾蘭的謝志賢博士引介翻譯,分享會將帶領讀者一探愛爾蘭複雜的歷史與文化,及其中所孕育出的深厚文學養分。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春眠:簡莉穎劇本集1

要怎麼找回自己的書寫是艱辛的歷程,
明明生活在這裡,卻好像生活在他方。

★ 簡莉穎,台灣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獲選2011年4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

★ 首部劇本集面世發行,全書收錄劇本四部《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簡莉穎劇場對談集

  「我必須知道角色的身體感覺,會癢?或冷?房間裡有什麼東西?我必須知道這些細節,才有辦法寫她們為什麼吵架,她們會因什麼事而開始吵架?」劇作家簡莉穎僅僅透過一對伴侶、一間狹仄的套房、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道盡親密伴侶在身體與情感上無盡的僵持、纏繞,薛西弗斯式的愛戀徒勞。
  
  「日常是經過挑選與編排的,在舞台上的日常永遠不是真正的日常。」回顧劇本創作之路,簡莉穎如此說道。
  
  從小劇場圈出道開始,多年來簡莉穎一路堅持在地原創劇本。台灣原創編劇之困難、窘迫,借用戲曲編劇施如芳老師的描述,「原創作品要一出手就兼顧內容和形式,在台灣不只欠東風的環境,那真的,難到只能等待奇葩」,這個奇葩,指的就是簡莉穎──如今劇場界炙手可熱、票房與口碑兼具的劇作家。近年由其執筆的劇本搬演上舞台,場場售罄、檔檔加演,不論題材或形式上,簡莉穎都持續自我挑戰,也引領台灣劇場迎向新的觀眾群。累積二十部作品後,簡莉穎首次將劇本匯聚出版。
  
本書內容包含劇本集及對話集:
  
  劇本集──收錄簡莉穎2008至2012年間的四部劇本《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與作品的演出資料、創作起源,揭示她如何從學院訓練出發,而後以個人實踐,轉向在地觀察,成為接地氣的早熟劇作家。
  
  對話集──包含簡莉穎與劇場資深觀察者于善祿的對談、藝文工作者蔡雨辰對作者的觀察及專訪,以及文化領域記者汪宜儒採訪十位簡莉穎的劇場合作夥伴,橫向縱深示現簡莉穎如何成為劇場新「現象」。
  
各方推薦

  王嘉明(劇場導演、莎妹劇團團長)
  朱宏章(北藝大戲劇系副教授、劇場演員、導演)
  易智言(電影導演、編劇)
  林如萍(表演老師)
  施如芳(戲曲編劇、戲劇老師)
  陳雪(小說家)
  童偉格(小說家)

  (依姓氏筆畫排列)
  
「應對一切商業機制居然仍不成熟的台灣劇場,在過往九年,簡莉穎一人,輻散出蔚成奇觀的創作能量,差不多獨力改寫,或重新定義了「編劇」這專業,對劇場的重要性所在。」──童偉格
  
「莉穎最後讓觀眾看到聽到的,絕不是宣洩或炫才式的言志論理,而是人物,那『說』得冷靜淡然、卻『做』到令人不忍的苦辛;是編劇勘透人心的靈慧,和未必以愛名之的悲憫。」──施如芳
  
「她的工藝,嗯,這樣形容沒錯,是高級訂製服的狀態。」──謝盈萱


作者簡介

簡莉穎


  1984 年生,彰化員林人。東華大學原住民語言與傳播系、文化大學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自2009年至今,劇本創作及編導演作品超過三十齣,為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曾獲選2011年4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


新書10/2全面上市,首刷並附贈限量別冊
《簡莉穎隱藏版劇本之完全崩毀練習小段落》

作者新書分享會:


白晝之夜── 簡莉穎劇本集《春眠》首賣簽書會
10/7(六)21:30~22:30 @台北市替代役中心──閱讀藝文聚落

簡莉穎新書發表會,其實是看女神之夜
10/11(三)19:30~21:00 @華山文創沙龍(華山1914二樓廊廳)
對談嘉賓:謝盈萱 
主持人:李屏瑤

認真聊聊創作跟戲劇,平常都不聊這些的
10/22 (日)15:00~17:00 @詩生活(台北市承德路二段75巷37號)
對談嘉賓:陳雪
本場次酌收入場費100元,並附贈詩生活紀念筆一支。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

小野X郭珍弟X聞天祥X藍祖蔚(依姓氏筆劃排序)
聯名推薦


這本書的出現,瞬間喚醒了我年輕時對電影近乎宗敎般的狂熱,那是一種渴望革命的激情和暴烈。因為我真的相信拍電影可以拯救一個不停下墜的時代。

──小野(作家)

「她」肉身單擋全力反擊,「她」摒存呼息縱身一躍,「她」螻蟻苟活不知自棄,「她」敞胸迎向國家暴力,美帝蹂躪,資本炮火──「她」活過時代,「她」殺了時代。
此書讓我們得窺一場華麗戰鬥:日本六零年代電影新浪潮。

──郭珍弟(導演)

在台灣,這些標誌了日本社會與電影美學重要轉型的名字,時常囿於前輩大師的盛名,而被無意忽略。
這部書,為影迷和讀者撥開了一些雲霧。

──聞天祥(影評人)

一九六零年代日本影壇曾經繁花開遍,台灣的相關研究文字卻乾如沙礫,本書從斷代切入,朝巨人底層探鑽,堪稱最淺顯易懂,視野更周全的日本近代電影案頭書。

──藍祖蔚(影評人)

別砍我,死了就不能取悅你了
那我用勒的
別勒太緊
你害怕嗎?
少來了,你明明很開心
——《感官世界》
你若還纏著我,我日子會更難過
原諒我,是我傻是我瘋
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除了妳我什麼都不要
——《赤色殺意》
那天,當你像風一般穿過我時
我受傷了,卻也明白了何謂自由
但我也知道,總有一天我會被你困住
所以這次我必須超越你
為了變得更加自由,更自由⋯⋯
——《情慾+虐殺》
我不是鬼啊
我是人啊
等等我啊
我是人啊!
——《鬼婆》(鬼婆)



四位導演、四位女性
究竟是她們殺了時代
還是時代殺了她們?


從2013年大島渚回顧展、2014年新藤兼人與其妻乙羽信子回顧展、2015年吉田喜重回顧展、2016今村昌平回顧展、到2017年六月即將登場的篠田正浩回顧展,高雄市電影館像是在拼圖,以專題影展的形式,一片一片將1960年代日本電影新浪潮的經典作品邀來放映。

日本電影新浪潮遼闊深遠,單一專題影展片量約莫十部,四、五年累積下來即便為數可觀,仍然難以全像式地進行復刻。日本電影專書《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便在這個前提之下因應而生。除了收錄大島渚、新藤兼人、吉田喜重、今村昌平四位日本新浪潮代表性導演在高雄市電影館所放映過的每部電影的文字介紹及策展理念(由這四檔影展的策展人鄭秉泓撰寫),牛頭犬、李幼鸚鵡鵪鶉、張昌彥、湯禎兆、詹正德五位專業領域各異、文字風格別有特色的影評人特地為本書撰寫多篇由不同角度切入的深度導讀,插畫家大貴則是以四部與「女性殺人」有關的電影為靈感,繪製四幅帶有浮世繪風格的畫作。

她殺了時代,更具體來說,就是日文「心中」,意指殉情。大島渚、新藤兼人、吉田喜重、今村昌平、篠田正浩的作品,不只一次談到殉情。「心中」可以是讓心儀對象感受到自己愛意的激烈手段,也可以是彼此相愛卻無法結合的戀人對抗禮教社會的方式。

以「心中」為核心,對社會進行批判,這是1960年代日本電影的浪漫。《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彷彿一部紙上紀錄片,想要將這個兼容革命與浪漫的年代,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是21世紀的高雄電影館穿越時空與20世紀最頂尖的大師名導的難得相會,也是台港兩地文字工作者不可思議的集體創作。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

在那樣的人生裡,真正的活著不在這邊,也不在那邊,
而是夾在其中,連一次呼吸都不容許失準的恐怖完美。

現在,他只有自己一個人了。他曾日日鍛鍊著特殊的精明,以塑造某個模樣的自己,讓人們以為那就是全部的他。真實的他,可以生活在他方,永遠的秘密。

但當太想要另一個世界,眼神與身體,會滲進另一種觸感。妻發現了活在另一個世界裡的他。次日清晨,妻逃難般地離開。

現在,他只有自己一個人了。一個人出門,一個人回家,度過一個人的平日與週末。上班、逛街、旅行、聚餐與約會,霓虹的熱鬧,忙碌而野心勃勃,穿過眼神與話語,載滿情節。

身為自我戲劇的理論狂熱者,他不再介意妻子的離開。感觸、記憶、經驗、生命知識……牽扯著,編寫界線,支持一個憑空造起的故事,在那裡取材,為自己建築迷宮。

故事已準備好,哪一天到來,就從那一天起……


《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是作家黃以曦醞釀十多年的作品,她自導自演一齣戲,就像卡夫卡、佩索亞、波赫士、桑多˙馬芮、布魯諾˙舒茲、史坦尼斯勞˙萊姆……做過的那樣,用另一個人稱,對抗孤獨。有別於《離席:為什麼看電影?》的影評寫作,這次黃以曦讓故事躍然紙上,物事纖毫華現。梭巡於一個與下個場景,染上的氣息與膚觸,像兀自長成生命的豪華,又更像憂鬱本身。

在世界這個大舞台,沒有人是臨時演員,無曾有場景不屬於命中之劇。當愛情走上偏鋒,當意識被鬆動,有未明物事浮現,人陷入各種景觀,為未曾察覺的意識所擄獲,黃以曦規劃一座迷宮,有意識的結構層級、開放的思維土壤、新鮮的工法,由故事中錘鍊「自我戲劇」技術的「我」,帶領著作家自己與讀者,走入每個謎樣場景,創造足以催生全新世界的動態平衡。

名人推薦

駱以軍、成英姝、顏忠賢、童偉格小說家)
楊凱麟、黃建宏、馬欣(書寫與影像評論家)
著迷推薦

安靜活著,但不是殺手,敏銳看人,卻非特務,看不見的細碎混沌在紙面上快速積累,細小的渦旋暴長成風暴之眼。翻開書頁,像一枚枚捻下花瓣,我屬於我,不屬於我,我愛我,不愛我……,無痕活著的不可能,因為字句扣合思維從任一角落都捲出連鎖反應,我在我不在之處因為我想我不想之物。如機器人活著,窩在最角落以便處於人生的正中央,踏步出去以便回到原地。於是,像是走入戲院裡看一場電影,在窸窸窣窣落定靜默的純然黑暗中,黃以曦在一束束的光影中告訴讀者「如何製造一具屬於你而且只屬於你的獨身機器?」
——楊凱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即使確確實實擺脫了沈重勞動身體,但並未真正遠離瘟疫,工作過量與奇觀社會如病毒般掏空了我們的生命體,思想和自我漸漸透明消退。因此,自我的生命救援如此重要,也因此,電影與電影場景有可能挽救生命的場景:正是如此,我們需要以曦指腹下敏銳界定出的觀看距離、眼神的落點、時間的切抹和場景蒙太奇間的暈眩。我們無奈於生命政治的幽閉恐懼,但以曦展示了,自我劇場與電影影像可以聯手轉扭出新的生命,通過旅館房間的孔洞、穿過夢與夢之間的薄膜。
——黃建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無論將被定義為何種文類,對我而言,《謎樣場景》均是作者個人創作論的有力落實。作者思索世界的方法,是思索「思索」自身的方法,解組並伸延其跡軌,重建一個可用以微型轉喻的迷宮。重建「一個關於創造的結構」,一如跋文的指引:書中每一片斷,「每個凝視、警覺、思索、追尋、省察,是世界的最小單位」;而所有這些「後設(meta)裝置」,是為「將個體操作為一處試驗場域」,或將個體存有,譯寫為「較為緊湊、有趣與誠摯的經驗」(卡爾維諾)。最簡單說:既將世界降維且收納為虛構的「我」;亦以「我」之如實視見,指陳世界維度,尚無法摺曲安藏的盲域。
——童偉格,小說家

戲劇是種不同自我的辯證,黃以曦的文字引領你上場,接受鎂光燈下的虛實考驗。
——馬欣,影評人

作者簡介
黃以曦
台灣彰化人,資深影評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肄業。2001年起從事評論工作至今,2005年曾獲選柏林影展新力論壇(Berlinale Talent Press)影評人項目,著有《離席:為什麼看電影?》。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書與人】網友壞壞甘娜賽──唐捐談《網友唐損印象記》

【自由時報/專訪◎廖育正】
唐捐(1968-)曾自比詩界的「濁水溪公社」。2015年夏,他從清華轉任台大,《網友唐損印象記》約有七成是就任台大週年內所寫。就像濁水溪在迂腐的體制裡破壞力十足,唐捐教授回到全台第一學府後靈感也全面爆發。
《網友唐損印象記》書名諧擬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抬出魯公的印象,為歪哥的詩句坐鎮。這是唐捐「擺爛N部曲」的第三部,寫作時間與上本散文集《世界病時我亦病》多所重疊。他前兩本詩集都嘗試了網路語、媒體語和中文典故的雜糅,這次循著相同路線繼續開拓:「《金臂勾》比較猛烈凝聚,《蚱哭蜢笑》放鬆肌肉,《網友》則一瀉千里,全力笑鬧。」唐捐表示,「我漸漸發現深刻的鍊字鍛句,只能召喚少數的專業讀者。因而體悟到:若要渡化眾生,還是得換成眾生能懂的語言。」那麼,《網友》想必討好了不少「網友」吧?「其實也沒有(笑)」。
但我想是有(笑)。他近年來在臉書猛發文,四處撿新聞哏與流行語,臉友一片盛讚。他擬仿鄉民文法,亂用古今經典,以台大中文系副教授的身分擺出放肆的姿態,成為「老師輩臉書」的一方奇景。

發達鄉民時代的擺爛詩人

唐捐的「擺爛」,常是從網路媒體語言中尋找詩,可視為對「語言之現實」的積極回應。他說自己腦殼裡有三種細胞:中國古典、現代主義、後現代。年少的他力抗昔日的後現代風潮,如今擁抱網路鄉民世界,這是觀念的改變,也是對時代的敏感。唐捐說:「年輕一代對古典的體會不夠深厚,老一輩的玩後現代則未必到位。」因而自覺地嘗試各種新舊不拘的文體實驗。
在發達鄉民的時代,「『文』的樣貌」已劇烈改變,人人都能掏出手機亂按幾個字和表情符號;或許正是如此,無所適從的「文人」反而更敏銳地找到了「詩」在當代中文世界所被賤斥(與可能復甦)的位置。是以「唐損」回答網友提問:「你因何擁有源源不絕的破壞╱創造衝動?」答曰:「你知道我什麼系的嗎?」

中文系的死台客

唐捐一路讀中文系,又在東吳、清華與台大中文系教書,然而中文系的拘謹習氣並未局限他的寫作。他說:「我是從鄉下來的,對鄉野的鬼東西不學而能,那些混沌、迷信的成分,我把它們統統帶來中文系。」他充滿自覺地勤讀中國古籍,又把台灣的本土性穿戴上去,進而在寫作中形成反差。
「我一直積極尋找『中文』的『台灣性』,具體來說就是帶著『台客情懷』去讀中國古書。我不會被它洗腦,但我詮釋它、扭曲它。」唐捐說。「有些人批評中文系,但光出一隻嘴誰不會?有一種對中文系的批判方式,就是根本拒絕傳統,但我認為『醬』還不夠激烈。因為古典本來就很豐富,裡頭有很多騷動、變態的東西。真要欺世媚俗,就要先把祖師爺的東西學好,要亂再來亂。」
「台灣近年來的『反中』氣氛增強,這在國族建造過程中頗可理解。但在台灣用中文寫作,若不好好理解『中國文學』這塊超大資料庫,那簡直暴殄天物。『漢語文化』對當代的啟發,絕不小於歐美或日本的資源。」中文系教授唐捐,擁有「示範中文」的絕對優勢與權力,當他帶頭胡寫中文,這就衍生出不容忽視的文學意義;不論他的「擺爛N部曲」評價如何,總已為台灣文學製造出獨特的話題。

媚俗的兩面招惹

唐捐表示,自己的確在從事「媚俗」的寫作。從《金臂勾》開始,所謂「致學弟」就是媚俗的策略,意即要和「學弟們」站在同一邊,一起訐譙權威的「老師」。他說:「畢竟未來是屬於『學弟』,而『老師』只屬於過去。所以討好『學弟』很市儈,很取巧,很划算!」
划算歸划算,那也是唐捐的雙面策略。他是要以「學弟之姿」,力抗食古不化的「老ㄙ」;再以「偽學弟」的真身,對年輕世代進行(不肯明說的)批判。在他看來,傳統智慧常與當代脫節,但青春的那一邊也並非全然無誤。太陽花運動後,年輕世代的熱情動搖了既有的權威結構;唐捐肯定這股活力,卻保持猶疑。他表面媚俗,內裡還是反骨,在「媚俗」與「抗俗」裡一收一放,「搞到後來當然沒有那麼二元對立,爽然自失,忘了自己到底在幹嘛?」
可以說,欺世媚俗只是保護色,目的是要在兩端之間保有自由,那樣的姿態猶如魯迅所謂「中間物」,樂居於過渡;又可聯想《莊子》的「兩行」,不強加定奪。唐捐甘願「首鼠兩端」,對「兩方」都猶疑,但又假裝都認同──就像《伊索寓言》的蝙蝠,在鼠輩和鳥類之間來回遊走,進行一個討打的動作。「要當蝙蝠,就要『演』好一點才能自保,所以『兩邊認同』也是『兩面招惹』,其實弔詭得很。」

前衛即正典(但惡俗不是)

唐捐指出,近年來有個「告別好詩」的趨勢,雖然不一定沿用這四個字,「但『好詩』如何能被『告別』?我們頂多只是重新定義『好』『詩』是什麼,畢竟文藝本來就要求一定的價值分判。」你會繼續寫從前那些「還不告別」的詩嗎?「我不可能光擺爛,還是會偶爾穿插些『好詩』來誘使讀者揮棒,這是唐式『配球』策略。」
唐捐強調「前衛即正典」,但在《網友》的後記裡,他卻流露出「惡俗非正典」的態度:「年輕時看《去吧!稻中桌球社》,乃知啥叫宇宙開發級的白爛,差點就被那樣卑劣頑冥誘引而去呀。好在我也是擁有近乎全套洪範叢書的人,有買且有看,不致為惡俗所『誤』,呵呵。」這大概是唐捐老師的真心話。在他心中,正典仍是「洪範」,而日本漫畫家古谷實的《去吧!稻中桌球社》則屬於惡俗白爛;這樣的價值描述,其實蘊含「重經典而輕惡俗」的思維,略過了《稻中》荒唐異色之為真正前衛的可能──台客黨內,唐捐和濁水溪的路線差異,由此可見一斑。
再遣唐捐數年,他可能會寫二十本書,全集將有文有論有詩,也會有甘娜賽女孩:「遠方多霧地帶住著性感女孩甘娜賽╱她霧一般的歌聲揚起甘娜賽」。性感的甘娜賽昨晚感性地跟我說,她對講台上的唐捐老師「沒有肉欲只有禪悅」,我說那妳可要多讀「唐損」,因為書中自有「癢癢、跳蚤和麻煩」。●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書評〈新詩〉】丟臉作為一種詩藝

【聯合報╱曾琮琇】
臉書對於唐捐而言,大概就像水母遇到派大星,菠菜罐頭之於大力水手,馬力夯吃了藍瘦香菇吧(呃)。作為一個雙向的信息中介,它既提供詩人書寫(惡搞)與發表(靠北)的平台,更是汲取詩,笑(以及冷意)的重要路徑。前本詩集《蚱哭蜢笑王子面》(2013),詩人戴著假面王子的面具為抒情賦予當代意義,《網友唐損印象記》變本而加厲,派出「超唐捐社」裡的臥底社員:朱弱星、湯馬肆、唐損(按換臉序,當然還包括許多我們不知的社團成員)共同完成一部名為「網友唐損印象記」的臺式動漫。
詩集凡九輯,封面插畫及內頁形式比照漫畫格式,輯名像是「金夜偶內牛滿面」、「林背又不是阿呆」,十足臺味;主人公「網友唐損」由一百零八減一條魯蛇所飾,而現代詩作為抒情載體,所有角色(也包括我們共同的臉友唐損)、聲音、情感結構的背後,當然為詩人唐捐設定操作:「心與面的辯證,正是詩學的奧妙……我躲在『網友唐損』裡面,有所自蔽,有所媚俗,但也因此取得了一些聲口、感動與力量」,第一首詩開門見山昭告天下「唐捐丟臉了」(〈真假唐捐〉),最後收束在〈捐變損〉,棄「捐」從「損」——可以說,「唐損」從臉名,上昇為摩羅之象徵;用「丟臉」取代「戴面」,成為這本詩集的核心技藝。
丟了臉之故,勸人毋通沉迷臉書的勸世魔人,自己猛潑狂發編輯貼文;站在講臺上教大一國文的中年大叔其實是個流氓教授(楊澤語),流氓教授本人又是資深鄉民;而「丟臉」之為一種詩藝,在《網友唐損印象記》裡,至少可以析分三個層次的意義。首先,在於語言層面的白爛化,如先醬、J洗上邪、百科全輸,還有這樣的詩句:「這樣表白/藍到你還不明白?/好吧偶把偶的心拍下來/放到you 兔 be」(〈悲傷十二種.狡兔三哭〉)、「遠方多霧地帶住著性感的女孩甘娜賽/她霧一般的歌聲揚起甘娜賽/我總是記得她的名字甘娜賽」(〈甘娜賽〉),把臺式英語,臺灣國語、網路流行語雜揉於抒情與濫情,漢語與俗/俚語之間。其二,變神聖為妖孽,這一直以來是唐捐的獨門技法,他擅長挪用各種文學正典進行創造性的倒讀,「在以夢為畜的時光裡/我不願牧馬的王子,情願是養豬戶」(〈以夢為豬〉)諧擬海子〈以夢為馬〉,五四以來的詩人尚包括魯迅、周夢蝶、敻虹、洛夫、白萩、楊牧、夏宇、陳義芝、楊澤、陳黎(還有唐捐他自己)等,看似瞎扯淡,從詩學角度觀之,未嘗不能視為打破僵固,使正典(canon)流動之方法。最後一層意義,乃臉書(讀者與世界)—詩歌(文本)—自我(作者)的相互定義,好比〈我為何退出貴社團〉、〈致幽靈〉、〈我要檢舉〉揭發所謂「臉」之為「臉」的假面,更進一步地說,「丟臉—假面—真心」的自我辯證反能召喚出漢語詩歌的當代質素。
(啊,如果有的話。)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抓住那個渾蛋

想你了,我要醒著眼睛去看你
想你了,我要牽著鼻子去聞你
想你了,我要騎著心臟去接你

香港詩人與台灣手寫者的詩文跨界合作
這不只是詩的時代,也是手寫詩的時代


/// 網絡人氣手寫者:柏森、二六、旎好、香菸可樂威士忌 聯手書寫推薦
/// 陸穎魚第三本詩集《抓住那個渾蛋》 超級溫柔握拳上市

  每個地球人都是渾蛋,
  但每個渾蛋都值得被地球人所愛。

  三十二首詩,超過三十二個不同性格面貌的渾蛋。
  脆弱與孤獨之前,甜美與悲傷之間,相遇與離開之後,
  終於我們如夢初醒,發現所有受傷過程都是得來不易的回憶。


《抓住那個渾蛋》共分為四個單元,每單元有一位手寫者負責親手抄寫,以個人理解與感受注入筆跡,呈現詩的不同情感變化,透過手感溫度,把詩的聯想與感受空間提昇更高層次。

書籍設計師朱疋更精心透過紙材來呈現詩集的觸摸感,並同時創意打造內文排版設計,希望每一首手寫詩都能超越它們原本的樣子,讓讀者在翻動紙頁的同時,盡享讀詩、讀字、讀設計之美。

◎第一隻手X柏森:想過你,最後寫詩給你。


◎第二隻手X二六:所有好感、喜歡和愛,曾經擁有過的,都是人間喜劇。

◎第三隻手X旎好: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就像我說我愛你,一點都不覺得痛。

◎第四隻手X香菸可樂威士忌:一種萬物善良的痛,自己、影子、塵埃。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網友唐損印象記──臺客情調詩


在這個沒頭沒腦卻硬要臉的時代,唐捐無法登入自己的臉,只能瞪視著
999種以唐捐為名的臉,紛紛湧現──唐捐、爛唐捐、假唐捐、銀唐捐、豬頭唐捐、美少女唐捐、沒卵唐捐、白目唐捐、奧賽唐捐、蔡帥唐捐……。啊,唐捐丟了臉,網友唐損撿到臉,按讚、分享、追蹤、加好友,日日以詩洗臉,以臉養詩,在森羅萬象的廢文世界中,信手捻來皆成情調。一本破除唐捐假象,開啟「唐損印象」的詩集就此誕生了。

作者簡介
唐捐196812月生於嘉義。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現為臺大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世界病時我亦病》、《大規模的沉默》,詩集《蚱哭蜢笑王子面》、《金臂勾》、《無血的大戮》、《暗中》、《意氣草》,論述《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王荊公金陵詩研究》。曾獲五四獎、年度詩獎、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北市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