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2/5致命上市

人生是不斷經歷他人的無聊信仰,和自己一些無關緊要的決定,最終摧毀你熱愛的一切的過程。

卡夫卡:「沈意卿寫出了沒有《城堡》的《審判》:我們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
卡謬:「我所有作品濃縮成一句便是《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村上春樹:「世上也有小確幸無法填滿的孤單啊。」
費茲傑羅:「我又壞掉了,酒吧在哪?」
沈意卿:「我就是掏心掏肺才會沒心沒肺。」

內容簡介
豪華遊輪上英俊暖胃如出爐可頌的他人丈夫。多年後相約酒館面對滿桌炸物不知如何退場的舊情人。沈默勤勞的新員工是殺人犯。離開在房間裡大看綜藝節目的女友走入異鄉冷風期待她被車撞…… 得不到的、得到了才發現不要的、發現要不到其它於是又回頭想要的:我們平庸可笑的悲傷。
沈意卿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作者簡介
沈意卿,人生一半在東方一半在西方,藝術史與文化評論本科。遊走於廣告、雜誌、網路、電視、電影等各媒體。主食為中英文字,時不時一吐為快。譯有《咿咿咿》一書。
樂觀的小絕望機,強項是出言不遜。以逃避現實為己任,追求黑暗中的樂趣。


作者新書見面分享會:(持續更新中)

台北國際書展駐站
29日(日)17:00~17:45 @A332讀字部落攤位

永遠在他方:女作家的華文城市書寫與翻譯
210日(一)12:00~12:45 @世貿一館/黃沙龍
講者:沈意卿(著有《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何曼莊(著有《給烏鴉的歌》)
活動內容:
引薦小說《咿咿咿》到台灣的翻譯兼作家沈意卿,將和同樣身兼翻譯與作家的何曼莊對談。兩位才女遊歷四海,目前各自旅居北京跟香港,難得在台北一會,將分享女作家遊走兩岸三地,同時也遊走在翻譯與創作間的心路歷程。

不要文學獎可以嗎:一個人寫作與出版
主講:沈意卿
2/23(日) 15:00~16:30 @政大書城花蓮店
2/28(五) 15:00~16:30 @政大書城台南店
3/01(六) 15:00~16:30 @政大書城高雄店

台南《開書酒會,書友開酒》
基於出書有時,派對有理的原則,《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作者沈意卿在2/27(四)晚與台南六星青旅 Dorm:1828 合辦開書酒會,誠徵各路書友來此開酒,下午五六點到十點自由參與。

《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老青春老趴明細:
1 入場卷:有書請帶書。沒書請帶錢,一本冷霸叩。Dorm:1828 住戶免費參加。
2 請按照個人尬意帶酒,請不吝與酒友換酒。
3 六點到八點老歌卡拉OK,沒有15年以上的歌請勿展青春。
4 有花襯衫穿花襯衫,沒花襯衫你可以穿藍白,沒藍白你可以隨便從哪裡穿越,最後你還可以擺爛。

訂房:dorm1828@gmail.com(請註明參與《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老趴)


高雄三餘書店駐店
3/01(六) 17:00~20:00
歡迎對當日前場講座意猶未竟的讀者近距離討論,也歡迎路過的朋友拍打餵食,當然叫賣簽書是一定有的~

《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台北新書分享會
主講:沈意卿
3/7 20:00-21:00 @誠品 臺大店3F藝文閣樓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閱讀世界/那些低下卻美麗的靈魂

【聯合報╱陳思宏】



1929年,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來到了柏林,住進了諾藍多夫街17號(Nollendorfstr. 17),把期間經歷寫成了《柏林最後列車》與《再見,柏林》,兩本自傳性濃厚的書合併稱為《柏林故事集》。當時的柏林政局震盪,地下文化翻攪。伊薛伍德在這個不安卻放浪的城市結識了貧賤與富貴,以小說體記錄了這段柏林旅程。

伊薛伍德擅長寫人,小人物在納粹崛起的城市掙扎求生,各有自己的革命故事。他以第一人稱書寫《柏林故事集》,冷靜旁觀記錄,寫性、湖邊別墅同志派對、妓女、騙子,不掀衣不顯骨,但是字裡可擰出海風熱汗,婊子浪人都有精采立體顯影。他筆下的莎莉‧鮑爾斯是個來柏林找夢的英國女孩,德文破爛,粗俗熱情,指甲塗成翠綠色,在俱樂部裡獻唱,四處尋恩客,巴望著成為電影明星。電影《酒店》(Cabaret)就是改編自伊薛伍德的小說,聚焦莎莉‧鮑爾斯,由萊莎‧明妮莉演出,成為影史上經典的女性角色。莎莉‧鮑爾斯肉慾拜金,愛恨模糊,亂世裡充滿求生的意志,伊薛伍德創造了一個熾熱的女角,低俗卻美麗。

他寫在亂世非法掙錢的亞瑟‧諾里斯,描繪了一場肉慾的新年派對,妓女SM,抽打的鞭響溢出紙頁。他寫出身工人階級的柏林男生奧托‧諾瓦克,金髮濃密,體壯野蠻,男女通吃。他寫猶太家庭藍道爾從富裕到被納粹迫害,筆鋒冷靜,卻如刀刃割裂。所有的角色,都跟那個時代一起,緩緩走向墜落,那是個經濟崩潰的柏林年代,希特勒大唱純粹國族,帶領整體走向極端。

今天,讀者拿伊薛伍德《柏林故事集》按圖索驥,還找得到那個柏林嗎?

景物已非,但人還在。工人階級、一身筋肉、粗魯純真的柏林男孩,我居住的這區就一把抓,盛夏裡他們把上衣脫了,在街上赤腳喝啤酒,今天親男孩,明天交女友,都是奧托‧諾瓦克。希冀拍電影成名的女孩在名人出沒的酒吧流連,聽到對方是製片,馬上妖嬈,莎莉‧鮑爾斯穿越時空來附身。城市裡到處都是換伴俱樂部、性愛夜店,不羈真柏林。

伊薛伍德所處的柏林,大家都窮,住在分租公寓裡。我許多柏林朋友,也都只住得起分租公寓,德文稱為Wohngemeinschaft,簡稱WG。WG裡,你是作家,我是演員,她是妓女,房租交不出來乾脆用客廳的新鮮大麻抵。伊薛伍德的作者身分,在當時的柏林備受敬重,我向陌生人說我寫著不暢銷的小說,總是獲得真誠的崇敬。伊薛伍德所處的柏林,隨時都有街頭抗爭,納粹與共黨在街頭戰鬥。此時的柏林,抗議活動隨處可見,吶喊要更多的自由,政府不得不傾聽。

讀《柏林故事集》,我們更加確定,我們需要文學與作者。作者幫我們活過不同的時代,用書寫記錄人們的呼吸與軌跡。

時值台灣抗議風潮大起,拆民房、虐士兵、辯核四、簽服貿,主政者以警察追捕圍堵抗議。主政者大概忘了文學的力量,伊薛伍德筆下的納粹醜態不是只印一兩本就算了,而是翻譯成各國語言,上了舞台,拍成電影,世紀流傳。作家們正以書寫參與時代,他們眼睛犀利,在各個角落寫下島嶼故事集。傲慢者將在文學裡被記錄,經濟地位低下卻美麗的寫作靈魂,會讓他們穿越時代,下個世紀還繼續被嗆。

《柏林故事集》不只寫給柏林,而是,寫給自由。

【2014/01/25 聯合報】http://udn.com/

【愛讀書】 《柏林最後列車》


2014.01.22《自由時報》愛讀書
文/Jeff Buckley


在威瑪共和國末期,納粹德國之前,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曾居於柏林四年,以半自傳體小說《柏林最後列車》為彼特定時空留下紀錄。火車上偶遇的神祕「大亨」亞瑟及其凶漠管家、古怪的佩格尼茨男爵和他的俊美司機、熱血的共產黨員們、提供性愉虐的老鴇,妓女和保鑣、搶戲的女房東,再加上看似無辜淡然,實則藉由每一次參與,關鍵性牽動故事線索的第一人稱「威廉」,情節幽默,輕快,迷離,剝開社會凋敝、政治騷動、人心惶惶卻又縱情聲色的實況。各種極富魅力的角色,因伊薛伍德細膩勾勒而栩栩如生,緊貼現實的選舉、罷工,則使讀者在近乎夢遊的旅程中,清楚聽見時代的變奏已轟然敲響──就像亞瑟給威廉的信上寫:「看到一個狡獪又無恥的騙子竟可以瞞騙數百萬人,就算在這種世道,還是令人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