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邊緣者的呢喃


2011.08.06《中國時報開卷版》書評
文/何致和(作家)

正如書名所示,愛沙尼亞作家歐內伯魯這部創作於1993年的作品,可說充滿來自「邊緣」的聲音。

愛沙尼亞人口僅一百多萬,1991年始脫離蘇聯獨立。小說敘事者從這個東歐波羅的海小國來到巴黎,在文化政治與社會經濟面上,很難不被自居歐洲中心的法國人以「憐憫的眼神」視為他者。而主角若隱若現的同性戀情關係,亦讓他在這個由異性戀主宰的感情世界中,落到了邊緣的地帶。

雙重邊緣的身分還不足描述這部小說敘事者的位置。主角雖在邊緣發聲,卻沒有企圖進入中心,反而選擇以書信體的形式,讓敘事位置更加往私密的角落靠攏。離散者的書寫似乎經常可見此種寫法,他們不敢奢望多數人傾聽,從頭到尾只抓住一個人訴說。如此的拘謹與親暱,反而能讓作者在文字上縱情肆意,擺脫主流小說線性的情節推展,甘願以唯美到近乎詩的筆法,耽溺在邊緣特有的那種自我反覆敘事中。

《邊境國》說的是兩種身分的不安定狀態,我們仍能從那充滿飄泊與蒼涼的呢喃中,聽見敘事者對「存在」的微弱呼喚。不分差異,每個人都活在這個地方的中心,也都居於另一個地方的邊緣。該如何確定我們真有在這些地方存在的權利?這本來是有關本體與認同的哲學問題,歐內伯魯卻以美學技巧揉入充滿抒情調性的小說,可以仔細傾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