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出版有戲,讀字有聲──很有戲讀劇沙龍!

 


時間| 2023.04.11 20:00 - 2023.06.20 20:00
地點| 師大白鹿洞

☞2023春季檔 3/28(二) 12:00,準時啟售!

​由超展開策畫擔綱製作,結合獨立出版聯盟夥伴「逗點文創結社」與「一人出版社」旗下劇本出版品,演出陣容集結「甜耳朵讀劇社」專業配音員,與口碑好評的劇場演員們,共同以聲音還原紙面文本作為台詞的生命力,並搭配深度座談,展開三專題共九場的微型演出,開啟表演詮釋、劇作家、譯者、編輯等多方角度的碰撞與對話。

清明連假後到端午連假前,每週二晚間20:00,相約「師大白鹿洞」,一起很有戲!

​【售票平台】口袋售票 TikiPoki https://reurl.cc/4QN13K
【票  價】單張520元,每場至多30席。
☞有戲相約折起來!同場次購票兩張95折/三張9折!
☞行家鑑賞四五六!任選4、5、6月各一場次,享套票優惠三張9折!
【演出地點】師大白鹿洞
【演出時間】2023年4月11日~6月20日,每週二 20:00-21:30。5/2、5/30休演。
【演出長度】50分鐘讀劇+40分鐘座談
【主辦單位】超展開策畫、逗點文創結社、一人出版社
【協辦單位】師大白鹿洞、甜耳朵讀劇社
【製 ​ 作 ​ 人】柏雅婷
【視覺設計】陳昭淵 / Chao-Yuan Chen
【合作夥伴】躍演VMTheatre Company 、SML樂劇創製、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
【特別感謝】南方家園出版社podcast《 南方家園小客廳》、《勸世三姊妹》、音樂劇《熱帶天使》Tropical Angels、音樂劇《手》、獨立出版聯盟

【演出內容】
※部分場次與談人及客座演員,日後將於主辦單位社群頁面公告
※部分選讀內容將視實際演出安排略有調整

四月主題【#我是誰我在哪】

4/11 《直到夜色溫柔》簡莉穎、《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簡莉穎
演出:宋昱璁、穆宣名、石家宇/與談:簡莉穎

​4/18 《越級申訴》太宰治、《黑貓》愛倫坡、《告密的心》愛倫坡
演出:陳敬萱、郭霖、穆宣名/與談:劉芷妤

​4/25 《服妖之鑑》簡莉穎、《勸世三姊妹》詹傑
演出:郭霖、宋昱璁、張擎佳(特別演出)/與談:張擎佳

五月主題【#C位契訶夫】

5/09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簡莉穎
演出:陳敬萱、石家宇、林沛笭

​5/16 《凡尼亞舅舅》契訶夫、《熱帶天使》林孟寰
演出:郭霖、宋昱璁、李曼(特別演出)/與談:林孟寰

​5/23 《櫻桃園》契訶夫
演出:陳敬萱、郭霖、柯辰穎/與談:游孟儒

六月主題【#荒謬與中二】

6/06 《第八日》簡莉穎、《春眠》簡莉穎
演出:石家宇、穆宣名、林沛笭

​6/13 《櫻桃園》契訶夫、〈新哈姆雷特〉太宰治
演出:陳敬萱、宋昱璁、柯辰穎/與談:沈默

​6/20 《新社員》簡莉穎、〈跑吧,美洛斯〉太宰治、《手》楊宣哲
演出:郭霖、穆宣名、楊宣哲(特別演出)/與談:楊宣哲

​※音樂劇《手》為「2022-2023 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獲選作品,由台中國家歌劇院委託創作。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新版作者序──永恆的邊境(國)狀態

托努歐內伯魯

梁家瑜/譯

  在一九八零年代早期,當我在愛沙尼亞小小的大學城塔圖(Tartu)唸生物學的時候,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只寫詩,不寫小說。是的,我當時已在某些地方發表了幾首詩,而且確實,我那時已經做了決定:我的未來在寫作,而不在科學研究。做個動植物學家一直是我兒時的夢想,但此時已然不同。我自己的天性似乎提出了比植物、動物和生態系統中的未解之謎更迫切的問題。此外,文字的世界向來吸引著我。單純的文字,以某種方式組合在一起,成為一首詩或是一篇散文,對我產生的影響無可比擬。但我對朋友的問題沒有答案。我知道他的意思。小說比一首簡單的詩更龐大,更像是真正的文學。我們全都、或者幾乎都會寫某種詩。詩沒那麼複雜。但我們當中沒有人寫過可稱作小說的作品。我自己也沒有。事實上,我甚至連寫小說是什麼意思都沒概念。我讀過很多小說,有幾本很欣賞,但閱讀並不會直接教你怎麼寫,怎麼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屬於你的世界。

  我們坐在我的學生公寓裡──還是該怎麼稱呼它?那是間殘破的房間,位在一棟離河不遠的腐朽百歲老木屋裡。那時,冬天依舊嚴寒,壁爐中的柴火只能緩解片刻。但那些是充滿喜悅的片刻。當時我認為我的房間幾近完美:它是屬於我的。那裡我已經有自己的打字機,南斯拉夫製,很難得手(打字機,就算沒被禁止,在當時也還被視為有害公共秩序),我的錄放音機,我的書,還有一整盒黑膠唱片,大多是古典樂,但也有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當我的朋友提出那個不知打哪來的問題時,正唱著歌的就是琵雅芙。我們喝著匈牙利產的葡萄酒,或許還點著一盞蠟燭,又或許當時寒冬已過,春天已到,而窗戶正開著。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或許在葡萄酒的幫助下,突然靈機一動,我說:「小說,我要在巴黎寫。」我的朋友笑了(我想),彷彿我說的是笑話,而不是認真的回答。沒有人從蘇維埃愛沙尼亞去巴黎的──我的意思是,沒有任何我們認識並認為是正常、體面的人這麼做過。身為作家,你得對黨和蘇維埃意識形態折腰,並做出過於沈重的讓步才有可能──當然,對我們而言,這不可接受。我們沒有人出過國。我的巴黎,是個近乎只存在於書本中的地方,而那些書多半是許久之前寫成的。然而,就算我的回答是以有點諷刺的方式迴避問題,但在內心深處,我卻是認真的。在心底,我確信(就算這個想法如此荒謬)我終將前往巴黎,置身其中,更自由,更自在,比在自己出生的國家更敢於做自己。嗯,我同意,那是個相當天真、相當浪漫,也相當老套的夢想。而我對朋友的承諾也不是認真的。我早忘了。

  同時,一切都變了。突然間我們被允許去巴黎了,想去幾次就去──我們貧窮的東歐褲袋裡有或沒有錢都可以去。順帶一提,我們那時才剛得知一件事:我們是個特別的「種族」,不同於真正的歐洲人。

  我自己也經歷了不少變化,發表了幾本輕薄的詩集,翻譯了幾本法文小說(我在學校從沒學過這個語言),同時生活在一個再次獨立(且極度貧窮)的國家,而且已經去過了巴黎,甚至還去了兩次。但我卻還沒寫出一本小說。確切地說:我寫過。我在當時生活的小島上寫過,但完成之時,我明白那部作品什麼都不是。我把它扔進壁爐裡燒了。在九零年代早期,在那座小島上,那部作品還只是草稿(儘管是打字機打的),只是一疊紙──一本小說。我不確定會不會再試一次。周遭充滿了太多新的機會。過去的夢想,在失能的社會中作的夢已然不再重要。有些人去搞錢了。有些人去搞政治。有些人出國之後再也沒回來。文學似乎不再是這一切的中心。但對我而言,文學依然是中心。而就算我現在已經知道真實的巴黎不是夢想中的那個地方,讀著舊的(甚或是新的)小說,它還是強烈地吸引著我。那裡一定有些什麼!然後,出乎意料地,我拿到一筆補助,來自法國政府(愛沙尼亞政府那時還太窮,沒法給作家任何補助),是一個翻譯計畫補助。

  因此,在一九九三年早春,我又到了巴黎,口袋了有了點錢,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而腦袋裡卻沒有要寫本小說的想法。比起寫作,我更想體驗這種新的自由,這個新的生活,以及這個我渴望發掘、建構、創造的新自我。但我那時不知道,對我而言,生活與寫作如此緊密相連。

  而在那兒,在巴黎,我遇見了某人,一個完美的陌生人,一個對我的出身、我的歷史、我的過去一無所知的人。我開始寫信給他,用法文(他不是法國人),但在幾封信之後,我明白到信開始變得冗長,開始變成某種不同的東西。我不再寫信給他。相反地,我找到了一個被創造出來的聲音(但依然是我的聲音),它開始訴說、告解、寫作──對著一個虛構的收件人。不知不覺我開始寫一個故事,一本小說。就這樣,這事依舊在巴黎發生了。有時候,透過愚蠢或是搞笑的話語,我們說出了真相。

  如今,那些時光似乎如此遙遠,已然彷如「歷史」!在小說裡,敘事者有台電話,掛在他房間的牆上,只有他在家的時候才能夠聯繫到他。離開家在當時意味著離開一切連結。那是另一種自由,如今幾不可得:出門並消失在大城市的人類叢林裡,口袋裡沒有電話。沒有人知道你在哪。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在那些年,九零年代早期,那短短一段時期間,歷史似乎失去了其恐怖的力量,而自由似乎是場沒有邊境、永無止盡的冒險,可不是嗎?我們相信過去徹底過去了,被我們拋在身後。但沒有,它回來了。事實上,《邊境國》的敘事者並不確定他召喚的這個「不可想像」的過去真的離開了。他最深的恐懼是,這個過去就在某個路口轉角等著他,帶著它全部的殘忍與荒謬。不知為何,現在這發生了。東歐,先前似乎已融入這個巨大的現代世界,再度成了地圖上的一道紅線。紅意味著:血。紅意味著:可能的危險。紅(在此)意味著:我們不知道。再次,當下令人害怕,未來一片朦朧。我們又回到了邊境國裡。在某種意義上。當然,這並不是「回到」。當我在一九八三年承諾要在巴黎寫我的第一本小說時,我或許無意識嗅到了將來臨的巨大改變──那些巨大改變並不只是更自由的國度、更自由的人、與更快樂的世界。它們也帶領我們進入了更混亂的世界。在《邊境國》裡我親歷一個轉折點,既是個人也是歷史的轉折點:我身處其中。而我們是否正將來到另一個轉折點?或許比我更年輕得多的作家能嗅到,並表達出來。我只能說,我的感受出乎意料地沒有多少改變:人類的生命總感覺就是個完美的邊境國。一種永恆的跨越,朝著漫無目的的明日而去,口袋裡甚至沒有一台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