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失控而優美的刪節號

2010.09.30《破報》書評
文/yeastiness

《出事情》,法文書名作L'incident,小事故、事件之意。與「偶發意外」(l'accident)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L'incident本身蘊涵敘事中的插曲、枝節之意,而這恐怕是本書名中文翻譯下,最難以複製的韻味,但卻是原文著作中,在許多愕然斷裂的句子後突如其來的句點下(中文翻譯版本中以刪節號呈現),形成向外溢散多義解釋的重要指涉詞彙。然而,無論就原文或中文翻譯本,這本書都分別長出了相當值得一看的面貌,原文如詩又霸道的斷句,挑戰了翻譯者的功力和領悟,翻譯者面對平凡瑣碎的中文描繪,則又結構了中文版中專屬的生活氣息。

無論外貌或排版都相當乾淨的《出事情》,幾乎是一本足以與讀者生活並行的小說,所有的節奏在刪節號的斷句下,都可以轉化竄入讀者生活經驗裡的自我思忖,也是作者最令人懾服之處。作者提供空間,讀者負責注入;克里斯提昂‧蓋伊不寫「義」,就成功塑造了小說中的「多義」詮釋。

這樣的開放性文本,蓋伊竟巧妙地使用人生中最屬情感決斷、封閉性的愛情故事作為主軸,作者用文學中「全知者」的位置下筆,但卻更接近個放任的紀錄片導演。慕伊兒與喬治之間的聯繫,根本無須落筆愛,但透過每個段落間琢磨著重複的詞彙,諸如:「那天天氣晴朗。天是藍的,天,也只能是藍的,沒人看它但它是藍的,沒人看它是因為沒人能正眼看它」(天!這甚至比原文中還少一次「是藍的」)這種重複擺放、向外蔓延的堅定但軟化的態度,讓整個愛情故事的主角生活細節狀似壓過情感,卻反向地強化了情感的所在。

那麼碎裂,書中的主角或讀者的生活都一般,以至於所有的瑣碎生活,以及刪節號後意味的各方思緒,都戲謔地轉化成慕伊兒和喬治相遇的阻撓,甚至讀者闔上書本先去就寢停滯的文字段落,都作為其一。最終兩人在天空中相會,慕伊兒駕駛著她的小飛機,「她所愛的全在此了,一切盡在她眼前、腳下、手邊、身旁」,但誰都記得,後方坐著的是喬治的太太,而她,是慕伊兒邀請上飛機的。詭譎的愛情狀態與情感解讀,在這裡航向最高點,但隨後嘎然停止在兩人合同駕駛飛機的失控狀態中。而作者依舊溫溫地繼續:「第八章/降落之後/……/填寫飛行紀錄表」,彷彿從來沒有失控過。……也或者其實並未真正失控。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野草》電影欣賞加映場

亞倫雷奈改編小說《出事 情》,榮獲09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作品《野草》,熱烈回響下加映兩場,映後隨興座談,聊文學聊電影。

野草 Les herbes folles (Wild Grass)
導演: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
編劇:Alex Reval & Laurent Herbiet
原著:克里斯提昂‧蓋伊Christian Gailly 《出事 情》"L'Incident"


9/9 週四晚上七點半
布拉格書店(Cafe Philo地下室)
與談人: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陳虹君(巴黎大學影像美學碩士,電影原著《出事 情》翻譯)
劉霽(一人出版社)

本場次酌收場地費150元

9/19 週日晚上七點半
有河BOOK
與談人:
686(有河BOOK店主)
陳虹君(巴黎大學影像美學碩士,電影原著《出事 情》翻譯)
劉霽(一人出版社)

本場次酌收場地費200元,河友河親可享優惠


座位有限,欲參加者請先向書店報名,詳情請參見書店網站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為生命添加酸甜苦辣──《出事 情》

讀者心得分享

栞 の 心靈角落


有些事情是這樣子的,需要一點契機、一點媒介。我們沿著生命的軌道在行走,只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去控制,會脫軌。然而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永遠變幻莫測,難以預料。

瑪格莉特‧慕依兒出了一點事情,她掉了她的錢包,而喬治撿到了它。原本看起來是件小事,如果喬治只是把錢包送去警局,就此了結也就算了。可是他偏偏翻開了錢包,無可救藥地對這個錢包的主人產生了莫名的傾慕。於是,這件事漸漸地凝聚,成了大事。

整個故事的節奏是慢條斯里的,就像午後的浮光掠影,誰也不會仔細注意。可是整體而言卻是有點緊張的,從喬治撿到那個錢包開始,似乎就陷入了無可名狀的幻想之中,在他的生活裡激起了一陣漣漪。他開始追蹤、慕依兒的倩影,然而這恍若跟蹤狂的行為,當然造成了慕依兒的困擾。

讀這個故事時,讓我想起了讀莎岡,或是讀《寂寞芳心小姐》時的感受。其實類型不盡相同,但那種逐漸進入小說裡面的感覺是一樣的。在字句之間,人物逐漸地成形,不需要太多對話或是動作,就能夠去體會到一點什麼。那種感覺很難形容,唯有讀了才知道。我喜歡靜靜地讀這一類的小說,嘈雜的噪音或是生活的煩擾都會拋諸九霄雲外,只剩下故事裡的世界。

於是,我咀嚼著《出事 情》裡瑪格莉特的恐慌,體會著喬治的執著,一直到最後一刻。也許這不過是生活脫序的一點點小事情,然而就是這些無法預測的意外,才造就了生命的美麗。畢竟千篇一律的生活,總是需要一點調味料,不是嗎?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出事 情 L'Incident


「不管,我們會很相愛。」
--福樓拜


瑣碎、雜蕪、不可預期與不受控制的愛情,猶如野草叢生。


本書2009年由法國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改編成電影《野草》Les Herbes folles),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內容簡介

炎熱的夏日,一樁搶劫,愛駕駛小飛機的慕伊兒失去所有證件金錢,棄置的皮夾被有婦之夫帕雷拾獲。他被其中的飛行執照所吸引,急切地渴望認識這個能飛往高空的女子,擺脫自己日漸平淡乏味的生活。一對陌生男女因意外而有了連結,結果會是喜劇還是悲劇?或只是另一場庸人自擾的夏日事故?


關於作者

克里斯提昂.蓋伊﹝Christian Gailly﹞,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巴黎的法語小說家。荒謬複雜的情節,以及具有韻律的寫作是其小說風格。據說他在提筆寫作之前,總愛拿起薩克斯風優游吹奏幾曲爵士樂。

十歲的蓋伊夢想當飛行員,因為近視眼而夢想幻滅。人生志向轉為當音樂家。十六歲時因為一位朋友的關係認識了爵士樂。自父親送了他一把薩克斯風起,對樂器的熱情持續了好幾十年,也經常流連爵士樂酒吧。因為恐懼迷失在自我熱情之中,斷然終止音樂事業,做了三年暖氣工程技師,於此同時他走入婚姻生活,並著手進行心理分析。也是後者促成他小說家的事業,他曾說:「音樂或許是作為在這個世界找回自我的手段。但我們分道揚鑣了。後來有了書寫,我勉強找回自我認同。」一九七一年,蓋伊重拾薩克斯風,終究還是受到挫敗,從此收山。一九八○年,三十七歲的他在當時居住的巴黎市郊克姆朗-畢塞特(Kremlin-Bicêtre)開設精神分析診療所。他證實從未真正執業過。在年近四 十五歲時才於午夜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其作品開始獲得大眾熱愛要到第十本、第十一本小說:《紅色的雲團》、《俱樂部一夜》問世以後。期間他身體力行寂寞的藝術,專注寫作。風格極簡。


關於譯者

陳虹君,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巴黎第四大學法語文化以及巴黎第八大學影像美學研究所。由於好奇心強、熱衷地緣政治,關心人類生存境遇,多次編譯影像與社會政治相關文章。譯著有法文紀實報導與分析類書:《黑暗大佈局--中國在非洲的經濟版圖(La Chinafrique)》(早安財經出版)。自由撰稿、獨立影像工作者。


本書2010年八月底上市,各大書店均售。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出事 情》法國文學影展


配合法文小說《出事 情》出版
八月於學校咖啡館沙發電影院舉辦法國文學改編影展(片名連結可欣賞預告)

每週五晚上八點半開演,低消入場







8/6
追憶似水年華 Le temps retrouvé (Time Regained)
導演:拉烏‧盧易茲Raoul Ruiz
編劇:拉烏‧盧易茲Raoul Ruiz & Gilles Taurand
原著: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同名小說

根據《追憶似水年華》的最後一部改編。凱薩琳丹妮芙、艾曼紐琵雅、文森培瑞茲、約翰馬可維奇等演技派巨星同場演繹。


8/13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 (Hiroshima, My Love)
導演: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
編劇: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原著: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導演雷奈與作家莒哈絲的角力,是語言建構的電影,還是電影形式的小說?


8/20
野草 Les herbes folles (Wild Grass)
導演: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
編劇:Alex Reval & Laurent Herbiet
原著:克里斯提昂‧蓋伊Christian Gailly 《出事 情》"L'incident"

200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作品,老年的雷奈用輕快語調審視愛的瑣碎、雜蕪、不可預期與不受控制。
同場舉行電影原著《出事 情》新書發表會。


8/27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導演編劇:克勞德夏布洛 Claude Chabrol
原著:福樓拜 Gustave Flaubert同名小說

法國新浪潮導演夏布洛編導,影后伊莎貝雨蓓詮釋法國文學中最經典的女主角。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新書預告: L’INCIDENT de Christian Gailly

N’importe, nous nous
serons bien aimés.

-FLAUBERT


「她沒料到一從商店走出來,皮包就馬上被搶走了。更沒想到搶匪會將皮包裡的東西丟在停車場。至於喬治,要是他知道這些都是她的東西,或許就不會彎身去撿了。」



克里斯提昂.蓋伊,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巴黎的法語小說家。荒謬複雜的情節,以及具有韻律的寫作是其小說風格。據說他在提筆寫作之前,總愛拿起薩克斯風優游吹奏幾曲爵士樂。


《L’INCIDENT》一書2009年由法國左岸派電影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改編成電影《野草》(Les Herbes folles)。


本書由陳虹君編譯,譯作有《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早安財經)
預定2010夏季出版。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新書預告:Goodbye to Berlin by Christopher Isherwood

Brilliant sketches of a society in decay
-George Orwell

"I am a camera with its shutter open." There is something unmistakably 20th Century about this, the opening line to Goodbye to Berlin. In their coolness and clarity and melancholy detachment these words express more about a moment in time than most entire novels do.
-ALL TIME 100 Novels
 
《A Single Man 摯愛無盡》原著作者最受推崇作品,芸芸眾生伴隨社會邁向沉淪,一窺納粹崛起前的柏林。《Goodbye to Berlin 》也曾被改編為東尼獎得獎音樂劇及同名電影《Cabaret》。
 
本書由劉霽編譯,預定2011年4月中旬出版